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荧光传感器、以石墨烯量子点(GQDs)和石墨烯量子点衍生物(GQDs derivatives)为探针的荧光分析、Fenton化学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构建了对核黄素(Rf)、氨茶碱(AP)和芦丁(RT)等药物测量的三种光谱传感器。制备了水溶性和荧光性能良好的氨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afGQDs),基于荧光猝灭现象,实现了对核黄素、氨茶碱的定量分析;利用类Fenton反应和吸光光度法完成了芦丁的灵敏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以柠檬酸为碳源采用热裂解法合成了GQDs,并进行氨基化修饰,制备了氨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afGQD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对afGQDs进行了表征。由于动态猝灭和内滤效应的共同作用,核黄素能够有效猝灭afGQDs的荧光。在afGQDs-Rf体系中,随着Rf浓度的增大,afGQDs在442 nm处荧光峰强度逐渐下降,而Rf在530nm处的荧光峰强度逐渐增大。在pH 7.0 PBS中,上述两处荧光强度的比值I530/I442与Rf浓度在0.1-30?M的范围线性相关,检测限为0.077?M。由此发展了一种测量Rf的比率型荧光传感器。利用该传感器对市售维生素B2的含量进行了测量,回收率在97%-106%之间,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准确度。2.开发了一种灵敏测定抗哮喘药物氨茶碱的荧光新方法。由于动态猝灭和内滤效应Rf导致afGQDs的荧光发生猝灭,有氧情况下,光照射Rf-AP体系产生羟基自由基(·OH),富电子的afGQDs与缺电子的·OH之间发生的光诱导电子转移(PET)导致afGQDs荧光强度的进一步降低。在最优实验条件下(p H 7.5 PBS,30μM Rf),荧光强度的变化值((35)F)与AP的浓度在0.10-10 g m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达40 ng mL-1。该方法成功用于药物样品中AP的测定,回收率在99%-106%范围内,测量准确度较高。3.开发了一种测量芦丁的简单光谱方法。Cu2+和H2O2之间可发生类Fenton反应并产生·OH,后者在中性条件下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其氧化产物TMBox在652 nm产生新的吸收峰。吸收光谱证明RT与Cu2+可发生络合作用,随着溶液中游离Cu2+的减少,类Fenton反应被抑制,TMB的氧化受限,因而吸光度减小。在最优实验条件下(pH 5.5 ABS,0.3 mM cTMB,反应时间40 min),TMBox的吸光度变化值((35)A)与芦丁的浓度在0.30-30?M范围内成正比,检测限为0.10?M。使用该方法对市售药片中芦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回收率在96%-106%之间,测量准确度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