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斧形沙芥(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沙芥属(Pugionium Gaertn.)二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荒漠及半荒漠地带的流动或半流动沙丘上。是一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重要的生态价值的多功能沙生蔬菜。斧形沙芥是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其种子采收后不能立即萌发,说明其具有休眠特性,但其休眠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将其种子采用水浸提和有机溶剂提取分离后进行了其内源抑制物质生物测定的研究,以期对其种子休眠的原因以及其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初步的了解。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收后斧形沙芥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种子发芽率也随之上升,常温贮藏10个月后其种子萌发率达到60%,其休眠期结束,说明斧形沙芥种子有10个月的休眠期。并且在不良环境下种子有进入二次休眠的趋势。斧形沙芥种子处于休眠时不仅发芽率低,而且萌发后子苗的生长速度也很缓慢。2斧形沙芥果皮、种子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和斧形沙芥打破休眠种子的发芽率有抑制作用,而且会影响其子苗生长。其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为休眠种子>打破休眠种子>果皮,对斧形沙芥打破休眠种子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为休眠种子>果皮>打破休眠种子。说明斧形沙芥种子及果皮内均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是斧形沙芥种子休眠的原因之一。且抑制物质具有非专一性,对不同种种子呈现不同的抑制作用。3通过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对斧形沙芥种子和果皮的抑制物质进行分离,得到石油醚相、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和水相,并进行了生物测定。各有机相对白菜萌发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为甲醇相>乙醚相>乙酸乙酯相>水相>石油醚相,对斧形沙芥萌发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为甲醇相=乙酸乙酯相>乙醚相>水相>石油醚相。得知斧形沙芥种子休眠是因为果皮、种子含抑制萌发的抑制物质,各有机相均含有不同浓度或数量的抑制物质,这些抑制物质主要集中于甲醇相。其不但抑制白菜种子的发芽率、鲜重和干重,而且对其种子本身也产生抑制作用。当种子打破休眠后,其种子内的抑制物质会逐渐分解或者转换。4GC-MS分析,斧形沙芥种子有机相提取液中分离鉴定出多种内源抑制物质,主要为酯类、苯类、有机酸类、酚类、醛类和醇类等。综上所述斧形沙芥种子与果皮含萌发抑制物质是导致其休眠的原因之一。该研究填补了斧形沙芥种子休眠生理的研究空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