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表现在知识、信息和创新的竞争上,作为其载体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人力资源成为继土地、资本之后的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企业、社会乃至国家竞争的新焦点。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是明显的,然而在会计核算上,传统的会计模式并没有把人力资源价值的信息纳入其中,不但不能满足相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还可能因为此类信息的缺失而做出错误的估计,从而导致决策层的决策失误。因此,对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补充,记录人力资源价值的信息将成为必然的趋势。人力资源会计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人力资源会计作为新兴的会计学科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会计学相结合的一种学科,其中的很多问题都是会计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作为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其面临的问题也是诸多问题中的重点。而在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研究过程中,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方式又是重点,产生了多种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货币性方法和非货币性方法,并且一些方法越来越复杂、含有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本文以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为分析视角,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找到能合理反映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本文在回顾了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背景和中西方人力资源会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把现行的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分为货币性计量方法和非货币性计量方法,并重点分析了现行的货币性计量方法和非货币性计量方法的计量模型、模型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和非货币性计量方法做了较为全面的评述。继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之一:基于ABC分类法的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型。基于ABC分类法的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型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将企业的本年总收益划分为两部分:财务资源的收益和人力资源的收益;其次,将企业内的人力资源划分为A、B、C三种类型:普通人力资源、中级人力资源和高级人力资源;最后,依据每一类别人力资源对企业年度收益的贡献,分配人力资源的年度收益,并将其视为企业本年度不同类别的人力资源的产出价值。然后,对人力资源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之二:基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双因素描述法。在双因素描述法中,工龄和学历等客观因素和综合能力等主观因素共同影响了人力资源的价值。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理论,填补了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研究的空白点,同时也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价值相关指标的考核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