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huzi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起源于对幼儿园游戏困境的分析与思考,聚焦于游戏机制的建构与实证,运用了游戏史的发展脉络分析、游戏案例的扎根理论分析以及游戏理论的现象学思考等研究方法,依次进行了:游戏机制的基本脉络、游戏机制的主要内容、游戏机制的幼儿园实践三项研究。研究发现:快乐机制与平衡机制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游戏机制。游戏史是游戏者追求快乐的历史,游戏的最基本机制就是快乐机制;同时,游戏史也是游戏异化与回归的历史,仅有快乐是不够的,游戏的快乐需要与生活相平衡。快乐机制保证了游戏者获得快乐,平衡机制保证了这种快乐不仅是即时的,也是可持续的。缺少了快乐机制,游戏不再是游戏;缺少了平衡机制,游戏就会变异。“张力”和“流动”构成了游戏的快乐机制。二者在游戏中的密度与强度都远高于生活情境:游戏案例中,研究者发现:主要存在四大类17种张力结构、六大类17种流动路径。充足的张力形成了游戏的充足动力,顺畅的流动使张力顺利形成与释放。二者在游戏中的类别、密度与强度,形成了不同快乐类型、不同快乐程度的游戏。“自主”和“回归”构成了游戏的平衡机制。自主是指:游戏者个人的生活方式与内容,游戏者个人的主观意愿和努力,应在游戏快乐的建构中得到充分体现。回归是指:游戏应保持整体、随意、开放的现实生活属性,指向游戏者身心、情感、社交三方面的现实生活平衡。丰富的“张力”与“流动”、充足的“自主”与“回归”,共同建构了完整的游戏。完整的游戏机制导向了游戏者的发展。“张力”和“流动”使游戏者的自我处于敞开状态,这种敞开启动了自我变化的丰富现实与无限可能。“自主”与“回归”保障了敞开的自我重新回归自我,完成自我超越。敞开给自我超越带来可能性,回归使自我超越变成现实。幼儿的思维特征与游戏机制有一定的契合度,是最适于在游戏中发展的群体。由游戏机制看幼儿园游戏,尝试以机制要素作为检核幼儿园游戏的依据。发现,“张力不足”、“流动不畅”、“自主不够”或“回归无门”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宜以游戏机制为抓手,建构适当的游戏生态环境以支持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游戏的系统化以实现幼儿的系统性发展,设计专门的教学游戏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其他文献
文章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中预见性的作用。
执政党的政治权威主要建立在民众对执政党的拥护、支持与认同上,这是一个政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法律权威的形成需要执政党的政治权威,法治基础之上的执政党的政治
在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范围内,英语翻译是极为重点的内容,而以ESP理论为基础的英语翻译又与通俗翻译存在一定的不同。本文就以分析专门用途英语翻译为主,首先对其语言语句的特
<正>Norris,J.M.,S.J.Ross&R.Schoonen(eds.).2015.Currents in Language Learning Series:Improving and Extending Quantitative Reasoning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N
文章首先阐述了专门用途英语的内涵,然后设计采用问卷调查和一对一谈话的方式,对吉林省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