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口市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的省会,也是海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科技等中心。由于海口市地处热带滨海,因此每年都有热带风暴、台风和洪水等灾害频繁光顾,还会有遭遇地震、海啸、饮用水源水质性污染、枯水年份水量供应不足等突发性灾害的风险。这些灾害将威胁到海口市城市供水系统,使原供水系统部分甚至是完全瘫痪。此外,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也给海口市城市供水带来了很大压力。因此,建立海口市城市应急水源地是一件很有必要且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本文在介绍研究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概况,继而在深入分析了海口市地下水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取第2承压含水层为海口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主开采层;然后,应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第2承压含水层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定评价分区;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第2承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综合性的归纳总结并绘制参数分区图,为应急水源地的选取做铺垫。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根据海口市城市地下水水源地选址评价指标体系时的系统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结合海口市的实际情况,选取了相应的评价区和评价因子,总评价区面积为1138.43km2,评价因子包括3个一级评价指标(水资源条件、应急开采条件、地质环境条件)以及12个二级评价指标(含水层富水性、含水层弹性释水系数、含水层水质、含水层厚度、应急开采潜力、含水层埋深、含水层渗透性、补给区面积、输水距离、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海岸线距离、周围厂矿数目等),并对评价因子的具体情况和赋值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评价区进行总体评价,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单因素图层叠加,最终生成应急水源地综合选址评价图。评价区分区图总共分为三个等级,评价值属性为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长流、东营等区域,长流地区分布面积为95.30km2,占总评价区的8.37%,东营地区分布面积为77.25km2,占总评价区的6.79%;评价值属性为良好区域的分布范围广,分布面积为722.48km2,占总评价区的63.46%;评价值属性为差的区域主要分布范围较广,分布面积为243.40km2,占总评价区的21.38%。所以,最终选择评价区的长流和东营作为海口市最佳地下水应急水源地,进而对优选的应急水源地进行开采潜力分析和水文地质条件概述,最后对应急水源地的保护和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