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社会的双重建构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中人与社会的关系思想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E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与社会的关系始终是思想史上的核心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议题。马克思克服了唯心史观的抽象性和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的人学理论,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人学革命。同时,马克思从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两个角度呈现了人类社会历时态的发展阶段,并通过各个阶段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辩证发展,探寻人的解放的现实路径。以下从人的存在与本质、社会存在与发展、社会塑造人与人建构社会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之历史考察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分析人与社会的双重建构。人的存在与本质。马克思的人的存在论包含四个维度: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人的起点,自然赋予人生命,给予人生产生命存在所需的材料;人以自然界为对象开展实践活动,把自己的本质以存在的形式展现出来,确证了人作为对象性实践存在物;随着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及“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精神生产越来越具有相对独立性,人成为精神生产的主体、精神传播和承载的载体即有意识的精神存在物;人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不断突破“受动”(自然和自身种的限制)追求自由,进而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解基础上的个体与类统一即人的解放,确证了人作为普遍的自由的类存在物。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论包含三重向度:马克思从简单生产和人的发展的角度提出人的本质的第一重向度即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从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人的本质的第二重向度即人的现实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未来社会的规定性和人的解放的角度提出人的本质的第三重向度即人的类本质。马克思虽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提出这三重向度,但其中内含了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创造了人的本质,又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们从事社会生产即从事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前提,社会关系又是社会生产的结果即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结果,这个结果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确证了人的现实的本质;人在改造自然界,创造对象世界,进而生产整个自然界的过程中,将自身的类和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本质,即人的类本质。社会存在与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概念包含社会关系和社会生产两个方面,社会存在以社会关系为起点,通过社会生产,再生产社会关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关系也不断发展变化,这种变化发展就是社会存在的运动形式即社会发展。青年马克思从交错使用“类”和“社会”两个概念,经由与青年黑格尔派的论战和决裂,深化了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将“类”概念所具备的内涵纳入到“社会”概念之中。马克思将社会存在当作一般主体来研究,他的社会主体思想克服了自由主义个人本位的片面性,实现了个人主体与社会主体的统一。作为主体的社会存在表现为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社会关系是指社会物质条件及其支配权,社会物质条件包含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支配权就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生活资料的支配权就是消费权。社会生产包含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口生产三个方面。社会关系的生产是以上三个生产的综合体,社会关系的变革表现为社会存在运动的过程即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开放性与以生产关系为主体的社会关系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运动,使社会的发展表现为阶段性。另外,马克思以人的发展即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为主线,将社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人的依赖阶段、物的依赖阶段和自由个性阶段。社会发展的三阶段遵循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社会塑造人与人建构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资源以及经过社会资源转化的自然资源,社会是自然状态的人成为真正的人的前提。社会存在通过社会生产塑造人,从个体的出生、成长和消逝这一进程来看,人口生产塑造人的生命存在,精神生产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物质生产塑造人的实践能力,社会关系的生产塑造人的本质。“现实的人”是社会存在的主体——既是社会关系的主体,又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作为主体的人既是自身所处社会的“剧中人”,又是所处社会的“剧作者”,因此,人建构社会的过程表现为:从事物质劳动既满足自身和他者的生存、发展的需要,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以群体成员的身份联合起来参与斗争,塑造社会形态,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将具体的物质关系转化为理论形态,在精神生产中建构或解构意识形态,整合已分化的社会利益,保持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在以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关系中生产他人的生命存在,扬弃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达到类的延续性,为社会发展提供新主体。人与社会的关系之历史全景及未来展望。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个体对共同体的依赖关系,个体以共同体为中介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统一。这种统一需要两个前提:一是生产资料主要依赖自然的供给;二是要有一个作为生产前提而非生产结果的共同体。个体对共同体的依赖关系表现为三种形式:亚细亚的形式、古典古代的形式和日耳曼形式。个体依赖于共同体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其表现是:简单分工、共同劳动及狭隘的交往关系。私人所有的发展导致共同体的解体,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终结了个体对共同体的依赖关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由资本所驱动,并以资本的增殖为目的,人的生产和生活呈现出异化状态:交往的异化导致意识的“物化”、需要的异化导致人的主体性的丧失、生产的异化导致物的世界的野蛮扩张、消费的异化导致人自身价值的迷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资料的社会属性克服了资本属性,即扬弃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扬弃与人的本质的复归是同一过程,私有财产就是人的自我异化,而私有财产的扬弃就是人的本质在更高生产力水平上的复归。在未来社会,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个体与类的统一。个体与类相统一的两个前提是个体全面的能力体系和社会公有制。个体全面的能力体系是社会公有制的基础,社会公有制又是全面的能力体系继续发展的保障,二者相互推动。个体与类的统一表现为三种形式:个体间的自由平等关系、个体与社会的内在统一关系、社会与自然的统一关系。这一阶段,真正的财富是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财富的尺度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社会生产在个人方面表现为:生产劳动和自由劳动。生产劳动不再是强制劳动,劳动者只是自动机器的监督者和调节者。自由劳动是自由个性的孕育和展现的过程,个体利用自由时间充分发展个性。个体既获得了相对于自然的主体自由,又获得了相对于他者的主体间自由,实现了个体与类的统一。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主题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时期一门新型的课程,它的教学活动是在体验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而STEAM主题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它包含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这些主要课程,通过STEAM主题实践活动,可以将这些课程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科学的跨学科整合,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劳动教育本身也需要大量的实
设计和实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科知识,又能传承和弘扬地域历史文化。STEAM理念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跨学科融合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笔者以北京石景山模式口古道为背景,基于STEAM理念在北京首条磁悬浮列车S1线上展开了物理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物理问题,学以致用,感受物理学的魅力。
期刊
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文化精华,体现着中华人民的智慧,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更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新机制下的新课改,依旧要秉承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了解文化价值及影响的深远意义,让学生学会理解传统文化厚重深意的同时,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旨在"通过审美教育,渗透传统文化"。
期刊
南京地处吴头楚尾、长江两岸,又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加之历史上数次人口变迁,大批移民迁入,其文化富有多样性和包容性。市域西、南侧与安徽交界,东侧接壤城市由南至北为溧阳、镇江及扬州。在长期的交融中市域内不同辖区传统建筑做法有相似之处,但部分做法又有明显差异。本文依托江苏省住建厅课题《江苏省历史建筑保护设计系列图集1——宁镇地区》和南京市规划资源局课题《南京市古镇古村类历史建筑普查和登录》,对南京及周
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中国、瑞典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员提出,其研究结果支持定期服用阿司匹林能够降低肝细胞癌的风险。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两项长期流行病学研究(NHS研究和HPFS研究)的数据,发现定期服用阿司匹林(5年及以上时间内,每周服用两片及以上325毫克阿司匹林片剂),可显著降低肝细胞癌的患病风险。
期刊
20世纪50年代,美国犹太文学开启了文学创作的后异化书写转向,聚焦美国犹太移民完成与美国主流社会同化之后面临的问题。菲利普·罗斯作为关切、忧虑犹太民族命运,并在当代文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犹太作家,擅于从情感的角度,关注美国犹太政策之下的犹太性问题。他的作品中不乏对摇摆于犹太传统与美国文化之间,患有心理病痛的美国犹太人物的刻画,负情感书写尤为明显。赛宁·盖在《负情感》中对负情感的概念作出界定,指出
公共空间作为社会活动的载体,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何科学有效地提升现有公共空间活力,促进社会交往,是目前老旧社区更新改造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鼓楼片区的调研观察,梳理公共空间现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比较社区内公共空间网络和日常出行网络的关系。通过对关联性、中心性和凝聚子群三个方面的量化分析,总结发现鼓楼片区内网络密度低、自发型公共空间在网络中效率低、大型公共空间能够对网络结构
借助低碳能源体系和参与式治理模式,大量集体实践开始朝着可持续和有弹性的能源模式发展。作者认为必须持续扩大这种实践规模才能应对全球挑战。从共享更新模式来看,文章介绍的实证研究展示出当前西班牙自主改革行动的精确蓝图。通过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对其中18项内容进行识别和定性分析,探讨了改革实践的权力范围、权力分配和公民参与的重要性、规模的度量、提升形式和公共机构的作用。根据访谈结果,最终提出了旨在加强
期刊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都有了非常普遍的应用,尤其是在教学工作中,信息化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物理课程的教学工作涉及的信息内容比较多,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其建立一个全面广阔的空间,从而为物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社区型景区承载着居民生活和游客游玩两种功能,其内部居民的宜居性和游客的体验性两者之间易产生冲突。本文以鼓浪屿内厝澳片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其社区型景区空间边界,发现由于缺失空间边界,导致居民和游客两者活动关系混乱的现状。基于调研结果和对空间边界重新解读,揭示边界的内涵和作用,将边界分为边界线和边界带两类,通过微更新的方式限定不同形式的边界范围,促使各边界成为居民交流和游客活动的载体,起到缓解边界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