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侧阻生尖牙牵引导萌后牙周状况的临床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wenjian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分别采用开放式导萌术和闭合式导萌术将腭侧阻生尖牙成功导萌,并在固定矫治结束后,开放组与闭合组导萌后阻生尖牙及邻牙牙周状况的差异,以及阻生侧与健侧尖牙及邻牙牙周状况的差异。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0例单侧上颌腭侧阻生尖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由同一名口腔外科医生实施不同的外科暴露术式,一组选择开放式导萌术,另一组选择闭合式导萌术。由同一位正畸医生对阻生尖牙牵引导萌,并进行常规固定矫治排齐整平牙列。去除矫治器3-6个月后进行牙周状况的检查,测量指标包括阻生侧和健侧尖牙及邻牙的牙周袋深度、龈退缩量、角化龈宽度、牙龈出血指数和骨支持量。包括两个部分,实验一比较开放组与闭合组中阻生侧牙周袋深度、龈退缩量、角化龈宽度、牙龈出血指数和骨支持量。实验二比较30例患者的阻生侧(实验组)和健侧(对照组)尖牙及邻牙的牙周袋深度、龈退缩量、角化龈宽度、牙龈出血指数和骨支持量。结果实验一中开放组与闭合组的阻生尖牙及邻牙的牙周袋深度、龈退缩量、角化龈宽度、牙龈出血指数和骨支持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放组阻生尖牙的牵引萌出时间及正畸治疗时间要短于闭合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侧切牙DBP、DPP、PP,尖牙MBP、MPP、DPP,及第一前磨牙MBP、MPP的牙周袋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尖牙BP及PP的牙龈出血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侧切牙DP及尖牙MP的骨支持量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外科暴露术式的选择对导萌后腭侧阻生尖牙和邻牙的牙周状况影响不大;导萌后的尖牙及邻牙的牙周状况较健侧的牙周状况略差。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