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高龄肾气阴两虚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卵巢颗粒细胞Mfn2及线粒体膜电位的调控作用,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补肾中药对高龄肾气阴两虚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一)临床研究:将76例行IVF-ET治疗的高龄肾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二至天癸颗粒+IVF)和安慰剂组(安慰剂颗粒+IVF)各38例,另选取43例因男方因素行IVF治疗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安慰剂颗粒+IVF)。三组均采用拮抗剂方案(GnRH-ant方案)降调节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观察各组患者肾气阴两虚证候积分变化;获卵数、2pn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时间参数及卵裂模式。(二)机理研究:取卵日收集上述各组患者优势卵泡的卵泡液并提取颗粒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荧光RT-PCR技术检测颗粒细胞中Mfn2 mRNA的含量;蛋白质印记(Western-blot)法测定颗粒细胞中Mfn2蛋白的含量;按照JC-1染色法检测Δ Ψm的变化情况。结果(一)1.中药治疗组治疗后肾气阴两虚症状明显改善;中药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前后肾气阴虚证候积分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2.IVF2PN受精率、临床妊娠率方面,中药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有升高的趋势。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对照组及中药治疗组ICSI 2PN受精率、优胚率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胚胎t2,s2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cc2时间段的比较中,正常对照组发育时间明显快于中药治疗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有时间加快的趋势。在t5时间段的比较中,正常对照组及中药治疗组均明显快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快于中药治疗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5.正常对照组正常卵裂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卵裂率有升高的趋势。(二)1.RT-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上都有Mfn2蛋白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及中药治疗组颗粒细胞Mfn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药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较安慰剂组△Ψm荧光强度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间△Ψm荧光强度比值高于中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在IVF-ET治疗周期,应用补肾中药二至天癸颗粒能改善高龄IVF-ET患者的肾气阴两虚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2pn受精率、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高龄女性早期胚胎的发育迟缓,对异常卵裂的发生有所纠正。(二)补肾中药可能是通过提高高龄肾气阴两虚型IVF患者卵泡液颗粒细胞中Mfn2的表达并提高线粒体的膜电位的表达,进而促进线粒体的融合过程,抑制ATP水平的下降,减缓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的速度,促进卵母细胞的正常发育,提高早期胚胎的发育潜能,从而改善高龄肾气阴两虚型IVF患者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