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花是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河南、甘肃、云南等地。红花用药历史悠久,除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传统功效外,近年来发现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菌、抗疲劳等多种生理活性。红花中主要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聚乙炔类等化学成分,目前对于红花药材的质量控制主要集中在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奈素的含量测定上,很难真正体现红花药材的整体质量和协同功效。红花分布范围广,且种质繁多,不同产地气候环境不同,种植加工习惯各异,种植技术缺乏规范性,各地红花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红花药材的质量评价及其生产规范的研究十分必要。本论文包括以下4个部分:1.通过对本草典籍中红花药材记载的整理,梳理了红花药材基原和产区沿革。我国古代红花药材的基原包括菊科红花属的毛红花(Carthamus lanarus L.)、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 L.)以及早期云南地方习用品虎耳草科岩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红花为汉代从西域引种而来,其后形成中原(陕西南部至河南)和西域(现我国新疆至中亚地区)两个主要产区。清晚期至民国,产区逐渐扩展至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建国后,新疆恢复红花种植,成为我国主要产区。2.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的检测指标,测定了不同产地红花药材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奈素、重金属、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等指标,发现4份云南红花药材样品、1份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红花药材样品和1份安国药材市场红花药材样品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超过药典标准,1份吉木萨尔县红花药材样品重金属含量超标,其他指标以及产区的红花药材样品均符合药典标准。对来自不同产地的50份红花药材样品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奈酚-3-O-β-槐糖苷、山奈酚-3-O-β-芸香糖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四种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差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红花药材样品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奈酚-3-O-β-槐糖苷、山奈酚-3-O-β-芸香糖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四种黄酮苷类成分在不同颜色红花药材样品中分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白色花的新红花七号中,基本不含有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奈酚-3-0-β-槐糖苷和脱水红花黄色素B这三种黄酮苷类成分,而山奈酚-3-0-β-芸香糖苷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花色的红花药材样品;黄色花2009-6和红色花云红2号均含有四种黄酮苷类成分,其中红色花云红2号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色花2009-6,而黄色花2009-6中其他三种黄酮苷类成分均明显高于红色花云红2号。不同产地红花药材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示,不同产地红花药材样品化学质量一致性较差,相似度均小于0.90,各产地内个别批次的红花药材样品也具有特异性,化学成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3.基于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颜色和不同产地的红花药材进行快速、准确、可靠的鉴别。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红花药材样品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白色花的新红花7号与红色花云红2号差异较大,黄色花的2009-6与红色花云红2号差异较小。不同颜色红花药材样品差异代谢物共鉴定出18个化合物。不同产地红花药材样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河南红花药材样品和其他产地红花药材样品化学成分差异显著;新疆三大主产区塔城,昌吉,伊犁红花药材样品差异较小,质量稳定;甘肃红花药材和云南红花药材有一定的交叉性,不同产地红花药材样品共鉴定出32个差异代谢物。通过对不同产地红花药材中32个差异化合物与气候因子做灰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红花药材中的化合物和气候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年均日照时数,年均相对湿度,七月最高温和七月平均温和更多的红花药材中的化合物含量有较高关联度,证明红花药材中的化合物合成和积累受这四个气候因子的影响较大。4.建立了从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规范到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红花药材全链条质量标准体系。同时,以山西华卫药业有限公司新疆裕民红花基地为依托,针对红花药材栽培种植、采收、初加工、仓储、运输等多个环节,建立了基于现代二维码等技术的红花药材质量可追溯体系,做到红花药材的来源可查,去向可知,责任可究,实现红花药材的质量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