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域详本鲁经》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iawe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的议题《潘域详本鲁经》,为《古藏文苯教手抄珍本文献》丛书之第四本第一小节内容。该丛书是散存于民间个人世代收藏的手抄本古籍文献,其内容为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的苯教文本。藏族的鲁神崇拜现象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原始苯教的信仰当中,藏族先民对万物的认知从畏惧到崇拜,并以此作为部落氏族的祖先来加以崇拜,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鲁神崇拜。原始苯教把宇宙分为三界即天、地和地下,而鲁神就被认为是居住在地下的神灵,是苯教神灵的主要成员。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鲁神崇拜承载着藏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历经史前文化、苯教文化、佛教文化三个文化形态,逐渐形成了颇具藏族特色的鲁神崇拜文化。本论文以此文献作为考察文本,通过解读该文献中有关鲁神崇拜的观念和供奉仪式以及相关禁忌的叙述,考察其有关藏族古代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民俗民情、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涉及的诸多领域内容。试图在历史与文本、民俗等交融视野中,厘清鲁神崇拜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脉络以及界定鲁神形象、功能及鲁神崇拜对藏族宗教和文化的影响。藏文典籍中鲁神的处所主要泛指地下以及水中,宏观藏区的自然环境,不难发现青藏高原是我国许多著名的江河湖泊的发源地,伴随着纵横交错于高原的江河湖泊,随之产生的便是依附于自然环境的各种神灵观念。鲁神崇拜的意识延续着千百年来民众最朴素的自然和宗教观念,最简单的崇拜形式表现为供奉现象和饮食与行为有关的禁忌方面。人们常常把鲁神与各类疾病联系在一起,反映了早期藏族先民一种朴实的世界观,认为破坏自然,将会触怒鲁神,后果就是招来各类灾祸,在藏族人的观念中鲁神极易动怒而人们无知的行为又常常会触犯鲁神致以带来各种疾病与灾难,如各类关节疾病、水泡、生脓疮、皮肤疾病等等,其预防的方法就是通过简单的供奉仪式以及始终保持水及有关鲁神处所周边的干净卫生。在藏文典籍中不论是鲁神形象还是鲁神载体的各类动物是不难找到的,涉及鲁神的主要处所及种类也纷繁复杂。除历史文献外,在藏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对鲁神形象有不同的叙述方式,《格萨尔王传》中讲,格萨尔选择的人间父母中,父亲是“年”的后裔,母亲是“鲁”的后裔,另外女主人公珠牡(汉意为“龙女”)作为鲁神系统中的龙女,其父财运亨通,世代相传,人们认为,谁娶了珠牡谁就会得到那神秘的财气。此外,鲁神还与天气变化联系在一起,认为鲁神有集云降雨的功能等等。当然,文字记载以外藏族民间生活领域也形成了具有藏族宗教色彩的鲁神民俗文化,民俗为广大民众所创造,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宗教原因以及藏族先民独特的空间认知和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关鲁神崇拜的民俗主要表现为禁忌文化层面,有关鲁神信仰与崇拜的民俗自然也蒙上了浓烈的宗教色彩,从而呈现出独特的民俗文化特点。撩开宗教的神秘面纱其对世界的认知思维也渐渐显露出来,各类禁忌行为也意在检点人类的行为,从而教导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简言之本论文试图通过解读藏文史书对鲁神崇拜的有关记载,进一步探讨鲁神崇拜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及藏族社会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首先是简要说明文献的出处及文献丛书的大致内容,从年代和内容来整体定位文本的历史研究价值。从年代来说所包含的内容形成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该文本的起源虽然有着斯巴苯教的历史文化背景,但佛教的慈悲、因果轮回等的观念体系及名词已渗透到了文本的字里行间。其次对文中的主题内容鲁神崇拜的简单供奉仪式以及有关饮食与行为是非取舍标准方面的叙述进行了简要概括。第二章主要探讨文本中出现的各类鲁神形象,共分为五个小节。第一节从资料入手对文本中出现的各种动物进行数量统计,这一基础性的归类统计有利于以数字直观的方式呈现鲁神形象的载体特点,以供相关主题探讨的依据。第二节通过对不同形象的数量对比与定位,对文本中出现的高频率的动物进行鲁神形象的考释,格勒出藏人对鲁神形象的信仰体系的变异记忆曲线。第三节主要从鲁和龙翻译不对等现象着手,探讨鲁神的认知与界定的差异也导致了翻译相应名词上的文化不对等现象,如汉族的龙与鲁神两者历史渊源不同,其各自的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本文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两者不同的文化认知进行解析与阐释,试图厘清名称身份和功能的不同,既两者相互区别而有些方面的功能又相互重叠比如集云降雨的职能。第四节主要探讨鲁神的处所问题,有关鲁神的处所藏籍中多数指向地下与水处,也包括森林与草丛等,其处所可谓纷繁复杂。第五节主要论述鲁神的分类,现实生活中人们不能明确解释鲁神究竟属于哪一种动物,只是说明与鲁神有关的动物如蛇、鱼、青蛙等,它实际上又是一种可以随时附身或者变为蛇、蛙、鱼的精灵,并且无时无处不在。鲁神有不同颜色的分类,也有不同方位的鲁神,按其秉性也可分为好坏与善恶之别等划分方法。第三章主要探讨文本中涉及的有关重要名词及其文化现象。主要分为四个小节,第一节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牛崇拜在整个藏族文化发展史中的演变脉络及文化渊源,圣牛观深嵌于早期藏族历史文化生活,进而从侧面考述文本中鲁神以人头牛神的形象出现的历史缘由。第二节探讨了琼鸟与鲁神的关系,通过琼鸟在藏族历史文化中的形象考,分析两者的关系。第三节主要探讨鲁神崇拜和三界宇宙观的联系,早期藏族先民有着独特的三界宇宙观,上界为神界,中界为年界,下界为鲁界。神界就是天界,居住着各种不同的神衹,并有十三层之说。年界就是人间,鲁界是大地地下充满各种鲁即水席神灵的世界,这些生灵有时候也出现在湖泊、池塘、灌木、树阴之下。最后一节通过对“擦擦”脱模泥塑文化的起源与传播历史的考述,结合文本中所涉及的有关内容来阐释与推测此文本可能出现的历史时期。第四章为文本的语法分析,缩写字的大量出现是此文本最明显的书写特点。该文献丛书对文本进行原样影印外,还对抄本进行了逐行对照转录,对文献中的合成字和缩写字做了破解还原,对文中苯教的特殊术语、数字替代字、特殊符号等疑难字进行了注释和解读,这为研究此文本奠定了有利的基础。藏语中缩写字的现象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吐蕃时期的藏文文献便出现了缩写现象,它是语言文字在历史发展的实践中不断产生的。这一章主要分为两小节,第一节简要梳理了缩写字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总结出该文本的缩写形式和缩写规律的特点。第二节主要分析和归纳藏文字母所属格的特点,如文本中“(?)”“(?)”字等的用法规律与三十颂中的字母结合有一定的差别等问题。第五章主要分析和总结《十万龙经》的内容和特点,十万龙经为有关鲁神崇拜的重要苯教经典,分为《十万黑龙经》《十万白龙经》《十万斑龙经》。此经典体现了不同文化融合的现象,文化不断被新的文化符号书写、阐释、结构和再造,又重新焕发活力。本章共分三小节,第一节分别简要概括论述了黑白斑十万龙经的内容与特点,对十万龙经的不同版本进行了梳理总结,并简要说明佛教寺院为何会出版有关苯教的十万龙经等的木刻版本的原因。第二节归纳总结出十万龙经的主要特点。第六章探讨的是鲁神崇拜的有关民俗文化现象。在藏族传统社会中宗教占据着重要地位,藏族民俗文化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宗教文化的色彩。此章共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解析民间鲁神崇拜在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及其对相关仪轨程式进行简要描述。第二节主要探讨鲁神崇拜的禁忌文化。禁忌主要体现在饮食与行为规范两方面,一个民族的饮食禁忌往往是这个民族饮食文化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所在,藏族民众一般认为鱼、蛙、蛇等与鲁神有关或鲁神随时可附身于此类动物,因此禁止伤害或杀食这类水生动物,生态环境方面人们如若随意破坏自然将会触怒鲁神,进而招来各类疾病灾难等。生产方面的禁忌对于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有效的相处之道。第三节主要总结了鲁神崇拜这一民俗现象的文化内涵。民俗文化是早期自然感知对于文化记忆的贡献,这一饮食禁忌与行为规范也成为了藏族民众较普遍的共同认知,这一民俗文化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具有很高的生态学价值,符合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总之,藏族先民因其独特的空间认知及特殊认知思维,坚信进行鲁神供奉仪式会带来五谷丰登、财源茂盛、吉祥如意、可以使家庭远离疾病灾难等,这一鲁神信仰在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中不断适应社会的进步。与鲁神崇拜相关的一系列饮食禁忌与行为禁忌文化,实质也是人类不断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活智慧的体现,其饮食习惯及其好恶是与所处的环境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这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本论文通过解析鲁神崇拜各个文化层面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来综合探讨鲁神崇拜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其他文献
β-内酰胺是许多天然和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核心结构,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以及在有机合成中作为一类非常有用的合成中间体。不对称Kinug
生物体内包含各种离子、生物小分子及生物大分子。它们在生命活动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生物小分子如尿酸,它是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过量的尿酸产生或尿酸排泄功能障
从藏传佛教发展史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吐蕃僧诤研究现状来看,对莲花戒论师所著《圣入无分别总持经广释》的研究长期处于被“冷落”状态,而这部经典恰恰是理解吐蕃僧诤中辩论双
天然酶是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蛋白质(除了一些称为核酶的RNA分子外),已经成功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天然酶很容易受环境变化而导致失活变性,并且易被蛋白酶消化。同时,高成
目的: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中,探讨低钠血症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TBM患者115名,收集受试者病史、一般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TBM中低钠血症发生率,比较伴有低钠血症和不伴低钠血症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TBM患者伴低钠血症的比例为70.4%。与不伴低钠血症TBM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技术测量脓毒症患者病程早期组织氧饱和度(tissue oxygenation saturation,StO2),探讨血管阻断试验(vascular
剧本《刀战长沙》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评话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纪事轶闻,围绕几位说书艺人发生的故事展开。说书人钱宝坤眼见90年代杭州评话呈现衰败趋势,原想通过会演当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儿脑白质微观结构变化
授记一词是佛教经典术语,专用于未来成佛的预言而存在于佛经里,以过去世种善意,得佛故事,将来成佛的正依报等内容构成,《燃灯佛授记》和《法华经》等都是佛教经典授记文本,有
老陈六十余,儿子早逝,与老伴抚养孙女晓玉十年。儿媳突然回来见女儿晓玉,老陈百般刁难,要求晓玉妈妈答应不与己争晓玉抚养权,才让见晓玉。晓玉妈妈迫于无奈,将老陈告上法庭,争夺见晓玉的权利和晓玉的抚养权。老陈迫于法院的压力,让母女见面。母女相处愉快,老陈吃醋。老陈的嫉妒,让老陈与晓玉之间也产生了摩擦和矛盾。晓玉奶奶中风,瘫痪在床,老陈只能把全部时间都花来照顾老伴。老陈的抚养能力受到法院质疑,抚养权官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