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我国东西、南北水量不均,淡水资源的匮乏问题日益突出。到2030年,我国将缺水400亿~500亿立方米,全国将有100多个城市将成为极度缺水城市。而“海绵城市”项目的设想与推进也应运而生,雨水的收集利用,是打造“海绵城市”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协调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根本出路。江苏省常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年均降水量1091.4mm,水资源总量35.54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754m3。虽然不属于缺水地区,但近年来,市政管网等配套工程设施跟不上城市的飞速发展,也出现了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状况。随着城市人口的攀升,住宅小区在城市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论文将雨水利用作为小区建设规划的重要因素,研究住宅小区收集利用雨水资源的方式方法以及技术措施,为建设海绵城市以及改善住宅的生态环境提供不同的思路。论文结合国内外水循环利用的研究现状,明确雨水收集利用的分类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合常州市水资源情况对常州市雨水利用潜力进行分析,根据对常州市水文情况、水资源污染情况、降雨情况的调研,探讨常州市雨水利用的必要性。结合常州市水工程建设情况以及海绵城市项目推进进度,对常州市雨水利用发展提出了建议和设想。通过对2017年雨季的降雨特征监测发现,降雨初期污染物浓度高,随着雨水对下垫面的冲刷越来越强,污染物浓度随之增大,在降雨开始后的15~20分钟,污染物浓度逐渐减小,然后趋于稳定。通过对雨水径流水质的监测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区域内,雨水径流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和总氮(TN)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用径流水质的COD指标变化来确定TP、TN的变化。同时根据采样监测数据,计算出4mm的初期弃流量,经过弃流后的雨水水质只需经过后期雨水处理系统简单处理,就能达到小区杂用水水质标准。最后以常州市某小区为例,对小区的雨水利用进行了系统的规划,根据雨量平衡分析,计算小区内小区年需水量与可利用的年雨水径流量,论证了小区雨水作为绿化、道路浇撒、洗车以及景观用水水源的可行性。根据雨水积蓄系统有效水容积计算,按照可以提供小区10天杂用水量的需求,优化设计出清水池。根据小区雨水综合利用规划,对屋面、道路、绿地雨水收集利用提出各种工程措施。论文中的实例小区将水生态与人造景观充分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节水、节能、恢复水体环境和保护水资源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