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VIO自主定位的无人机应用及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iaofangjun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对机器人的定位和导航非常关键。视觉传感器无法克服光照不足、纹理缺失、快速运动的场景,而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具有快速响应、不受成像质量影响的特点,通过惯性导航原理计算位姿。因此,视觉传感器与IMU的互补进行定位,形成了鲁棒性更强的SLAM方案,称作视觉-惯性里程计(VisualInertial Odometry,VIO),被广泛应用在弱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ite System)信号场景,通过该技术,智能机器人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并执行相关的任务。本文利用RGBD传感器获取到的双目相机图像及IMU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优化的紧耦合的双目视觉惯性里程计,适用于光照昏暗、动态模糊、快速运动等条件下的自主定位。同时,将紧耦合的VIO系统部署到无人机,为了紧密使用可获得的传感器数据,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技术,将无人机的IMU数据融合进系统。将无人机自身的高频率高精度的IMU数据与VIO系统进行松耦合,搭建了同时拥有紧耦合与松耦合技术的飞行器硬件和软件平台。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对RGBD传感器的相机-IMU进行联合标定,并对双目红外相机及IMU进行时间戳和坐标系对齐;研究VIO的初始化和后端优化,通过构建优化函数,使用Bundle Adjustment进行后端优化,获得优化后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第二,通过硬件选型及软件搭建,将VIO系统移植到飞行器。通过加入飞行器自身的IMU数据,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技术进行松耦合,弥补了RGBD传感器所携带的IMU频率稍低、精度低的问题,将位姿输出从15Hz,提高到了50Hz。第三,针对平台的硬件设备,采用传统的基于先验信息的目标检测及基于滤波的KCF算法,能够在初始化时检测目标,然后利用跟踪算法进行跟踪,并通过插值可视化航迹路径,构建了一套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自主定位无人机的应用系统。本文提出的双目VIO算法,相对于当前主流的ROVIO及VINS-MONO算法,通过比较绝对位姿误差相关指标及飞行轨迹的全局一致性,在数据集下精度提升20%以上。在室内真实场景下,通过融合无人机自身的IMU数据获得飞行时的位姿,与室内视觉捕获设备获得的真值做对比,其效果对于双目VIO算法有一定的提高。并在弱GNSS条件下,能够进行室内的目标检测、跟踪、航点生成的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5G通信的快速发展,作为其三大应用场景之一的大规模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 MTC)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智慧医疗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然而毫米波(millimeter wave,mm Wave)频段的投放极大地增加了m MTC网络的铺设成本以及能量消耗。反向散射通信作为绿色物联网中的新兴技术,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等特性,可有效解决上述
背景:肾移植术后定期随访是影响移植患者长期生存和移植物存活的关键点之一。目前肾移植术后监测手段主要有血清肌酐(SCr),移植肾彩超,以及移植肾活检等,但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肾移植受者血浆中供体来源的游离DNA(GcfDNA)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相关性,评估其与发生DGF及转归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于2018年7月1日至2020年3月1日期间,对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
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相对不良,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GA的发生具有隐蔽性,早期难以发现,且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还没有完全清楚。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对于GA的诊断、靶向治疗、新药研发以及预后分析等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发现,表达异常的生物分子通常大多与癌症的发生或发展有关。由于分子调控过程中各个分子所涉及的通路复杂性不同,各
具有卓越扫描性能的天线阵因其性能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探测等多个领域。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对阵列中每个单元的激励相位进行调控从而实现空间波束扫描。与传统机械扫描方式相比,阵列天线扫描时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波束切换速度更加敏捷快速,故无论在军事电子对抗领域还是在民用气象导航等多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优越的性能优势使得阵列天线的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对阵列天线的带宽和扫
大气温度廓线即大气中温度随高度垂直分布,是大气状态参数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其他大气参数的基础,在数值气象预报、极端天气预警和气象分析等研究领域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气象数值预报的高速发展,对星载微波辐射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现今在轨的星载微波辐射计的垂直探测精度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科研和实际应用的需求。目前的微波温度辐射计一般只有十几个通道,想要进行精细的大气垂直探测几乎不可能实现。在此背景下,发展高
随着地下资源勘探、地下管道探测等应用需求的增加,地下目标探测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目前常用的对于地下目标探测的方法主要包含电磁法、声波法、红外线探测、探地雷达等方法。而其中探地雷达是一种高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法,它的精度比电磁法更高,适用范围比红外线法更广,因此成为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地下目标探测方法。探地雷达通过向地下发射并接受电磁脉冲信号来探测介电常数相异的材料,并以此为基础检测介质内部结构以
随着5G通信网络的商业化,第六代移动通信的研究已逐步展开,针对毫米波无线通信中信号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受限的问题,提出采用智能反射面来辅助毫米波通信。本文研究采用智能反射面的宽带毫米波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下的信道估计问题,以及联合基站有源和智能反射面无源波束成形优化。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反射面是无源被动的,不具备信号处理能力,这为智能反射面辅助的毫米波系统信道估计问题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已有的信道估计方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发展,互联网的数据流量持续增加,信道传输容量也不断提高。由于传统的光-电-光交换形式存在电子瓶颈和功耗过大的问题,致使交换处理性能难以与信道传输容量相匹配。光交换集成芯片技术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搭建不同拓扑结构的光交换芯片仿真模型,分析光交换集成芯片的传输性能,为大容量光交换芯片的研制提供参考。论文的主要创新和工作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大容量光交
<正>"亚马逊丛林的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德州的农场里经历了一场龙卷风。"2020年年初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必将给所有中国人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在全国的医护工作者日以继夜抗击新冠肺炎病毒努力工作的同时,制造业的供应链经理们正在全力以赴地应对比新冠肺炎病毒更为广泛的一系列供应链问题。在防疫物资紧缺、人员流动受限的大环境下,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从开
期刊
随着人工智能(AI)和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例如5G)以及无人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已经从之前的不切实际到目前可以实现的现实。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为乘客的出行带来极佳的舒适体验,例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规划出行路线以避免交通堵塞。在自动驾驶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乘客的隐私安全问题也应值得我们关注,自动驾驶汽车位置的暴露也将给攻击者提供可趁之机,从而给乘客的隐私带来威胁。因此,本文对自动驾驶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