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临床调查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发生比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安徽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住院部或门诊就诊的病人,符合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218例,另收集相同时间内符合非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纳入标准的患者461例作为对照。记录患者的四诊摘要(包含舌苔脉象),性别、年龄、生化指标(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既往病史以及吸烟饮酒史等。按照椎动脉发育不良诊断标准和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对两组患者椎动脉发育不良占比和危险因素占比以及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进行分析;按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风证、火证、痰证、瘀证、气虚证、阴虚证”证候积分原则,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各单一中医证候和组合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其单一中医证候、组合中医证候的关系进行分析。(2)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椎动脉发育不良占比和危险因素占比以及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与中医证候关系的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各危险因素(包括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组各单一中医证候和组合中医证候中椎动脉发育不良比例进行卡方检验(超过20%的理论频数<5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0.05。结果:(1)椎动脉发育不良的发生比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组和非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组共有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102例(15.02%)。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组中椎动脉发育不良有43例,发生比例为19.7%,其中男性26例(60.5%),女性17例(39.5%),左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2例(27.9%),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30例(69.8%),双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2.3%);非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组椎动脉发育不良有59例(12.8%),其中男性39例(66.1%),女性20例(33.9%),左侧椎动脉发育不良20例(33.9%),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38例(64.4%);双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1.7%)。两组椎动脉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动脉发育不良中左右侧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动脉发育不良中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椎动脉发育不良和其他危险因素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组中危险因素按占比高低依次为高脂血症(74.3%)、高血压(61.9%)、男性(56.9%)、吸烟史(41.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4.4%)、饮酒史(24.3%)、糖尿病(22.0%)、椎动脉发育不良(19.7%);在非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组中依次为高血压(64.2%)、高血脂症(62.9%)、男性(59.0%)、吸烟史(40.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5.1%)、糖尿病(24.5%)、饮酒史(20.3%)、椎动脉发育不良(12.8%)。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椎动脉发育不良和高脂血症在两组中占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危险因素在两组中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危险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动脉发育不良和高脂血症以及性别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存在明显的相关性(OR值分别为2.230、1.385、1.581)。(3)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单一中医证候分布规律218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单一中医证候分布依次为痰证(63.3%)、瘀证(39.9%)、阴虚证(37.2%)、火证(36.7%)、风证(33.9%)、气虚证(20.2%);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43例,单一中医证候按照占比依次为痰证(79.1%)、瘀证(74.4%)、风证(60.5%)、火证(53.3%)、阴虚证(46.5%)、气虚证(20.9%)。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两组单一中医证候占比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风证、火证、瘀证在两组中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证和气虚证以及阴虚证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组合中医证候分布规律218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组合中医证候共有16个,按占比高低依次为痰证+瘀证(15.1%)、阴虚证+火证(11.9%)、痰证+火证(11.1%)、阴虚证+风证(9.6%)、风证+痰证(9.2%)、气虚证+血瘀证(6.4%)、痰证+火证+瘀证(5.9%)、痰证+气虚证和痰证+瘀证+阴虚证(各5.5%)、风证+火证(5.0%)、风证+痰证+瘀证(4.1%)、风证+火证+痰证和阴虚证+气虚证+痰证(各2.6%)、风证+血瘀证(2.3%)。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组合中医证候共14个,占比较高的证型为痰证+瘀证(34.9%)和阴虚证+火证(18.6%)以及阴虚证+风证(18.6%),其次依次为痰证+火证和气虚证+血瘀证(各13.9%)、风证+血瘀证(11.6%)、风证+痰证(9.3%)、风证+火证和风证+火证+痰证(各6.9%)、风证+痰证+瘀证和痰证+火证+瘀证以及气阴两虚证(各4.6%)、风证+痰证+瘀证+火证和阴虚证+气虚证+痰证(各2.3%)。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两组组合中医证候占比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风证+血瘀证和瘀证+痰证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合证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组各单一中医证候和组合中医证候中椎动脉发育不良的比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组各单一中医证候椎动脉发育不良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瘀证(36.8%)、风证(35.1%)、火证(28.8%)、阴虚证(24.7%)、痰证(24.6%)、气虚证(20.5%)。风证和瘀证中椎动脉发育不良最多,说明椎动脉发育不良与瘀证和风证中医证候关系最大。对椎动脉发育不良在各单一证候中的占比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椎动脉发育不良在各单一证候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各组合中医证候中椎动脉发育不良占比较高的依次为风+瘀证(60%)、风+火+痰证(50%)、痰+瘀证(45.5%)、气虚+血瘀证(42.8%)、风+阴虚证(38.1%)、风+痰+瘀证(33.3%),椎动脉发育不良与“风证、痰证、瘀证、阴虚证”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最为密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合中医证候中椎动脉发育不良的占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缺血性卒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并不少见,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中更为常见,右侧较左侧常见,男性较女性常见,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2)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的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最常见的单一中医证候是痰证、瘀证和风证,最常见的组合证候是痰瘀互结证、阴虚火旺证和痰热壅盛证以及阴虚风动证,椎动脉发育不良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各单一或组合证候中皆可以出现,其中痰瘀互结是椎动脉发育不良导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关键病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规律镇静镇痛治疗法对重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90例,其中4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
钢中析出的TiC、TiN、Ti_4C_2S_2可以起到晶粒细化、析出强化、改善钢材韧性的各向异性、提高钢材抗腐蚀性能以及消除回火脆性等作用。稀土在钢中可以起到净化钢液、微合金化、变质夹杂物形貌、尺寸和成分的作用。因为钢中存在的Ti(C,N)夹杂具有尖利的棱角,不易变形,经轧制与热处理也不会消失,这对钢材的疲劳性能和韧性都是不利的。所以向钢中加入稀土铈研究稀土对含钛夹杂物形貌、成分的影响。首先,通过
对三层共挤复合智能生产线进行设计,以一步法挤出复合工艺完成纸塑(铝)多层软包材料共挤复合生产。该生产线具有大幅简化生产工序、节约材枓、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优点,所生
将亚砜作为指示化合物,利用亚砜类物质与Fe(IV)反应生成相应的砜类物质而与·OH反应不生成砜这一反应产物的差别,已经证实了Fenton试剂在酸性条件下主要产生·OH,而在近中性条
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提升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然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等问题,尤其是高速公路高风险路段不但事故频发,而且事故后果都较为惨重,给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故我国亟需一套清晰而又系统的高风险路段交通安全管理方案。本论文在历史交通事故数据的基础上鉴别出高风险路段,并建立基于速度控制、空间布局及信息发布三种措施下的行车风险控制方案,通过交通仿真,验证本论文制定的行车风险控制
针对不同氧浓度下的聚合物驱注入水分别进行室内动态模拟试验和电化学试验。利用模拟试验数据,建立灰色GM(1,1)模型与使用数据分析软件Origin8.0非线性拟合的模型,并结合电化
综述了离子色谱测试技术在火电厂高纯水和蒸汽品质分析监测中的应用和进展,展示了离子色谱这一现代微量湿化学分析技术在火电厂水汽化学监督中的显著特点,离子色谱方法必将成
目的:探讨自制水囊宫腔压迫治疗未临产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未临产(宫口开0~3 cm)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病例35例,将自制水囊送入宫底部,注入37~40℃生理盐水至宫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