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管换热器管程气液两相螺旋流沸腾传热模拟与实验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绕管式换热器是一种紧凑型管壳式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存在离心力场、产生二次流等特性,其传热基本单元为螺旋管。螺旋管在传热传质、气液分离等领域广泛使用。现阶段螺旋管内工质流动换热的研究重点在于二次流、气相或液相单相流动、空气—水气液两相流传热及压降分析,但对螺旋管内沸腾传热机理及气液两相分布分析较少。因此,本文以绕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管模型,对螺旋管内沸腾换热进行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对沸腾状况下汽泡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针对绕管换热器螺旋管内纯液体沸腾换热过程,基于分相流动模型,特别考虑粘性力、重力及离心力对传热过程的影响,建立了螺旋管内沸腾传热工况下气液两相二维流动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相关物理假设,进而对二维流动控制方程进行了简化,求解了分相流模型下气膜速度及换热系数表达式,为绕管换热器螺旋管内沸腾换热计算提供了理论支持。(2)采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方法,结合自定义函数(UDF)对螺旋管内沸腾工况时气液两相流的流动及传热状况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了气液相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气相集中于螺旋管的内侧(靠近于中轴线的一侧)及上侧壁面处,在螺旋管的最下端,液体与气体分层存在;随着管长的增加,气相体积分数逐渐增大,且趋于均匀。此外,还分析了螺旋管结构参数对气相体积分数、压降及传热特性的影响,以及热流密度对壁面温度分布的影响。(3)在相同工况下,对比分析了螺旋管与水平管内沸腾传热过程的特点,即螺旋管内沸腾传热过程中存在二次流,需要引入迪恩数De来表示传热效果,基于模拟结果并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出了螺旋管内沸腾传热流动过程的关联式Nutp(28)0.35DeEq0.7Prl0.65Xtt0.14Pi-0.16(Bo?1040.23,与修正的chen关联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的平均绝对误差?为4.5%。(4)用单管模型处理螺旋管换热器,针对螺旋管内沸腾相变工况,提出基于“换热面积”的温度分段传热计算方法,根据螺旋管内工质的相态变化,将螺旋管分成液相段、气液两相段和气相段三部分,给出了每段管侧、壳侧端点温度的求解公式。对气液两相段进一步细分,分段求解对流传热过程,最终求出总换热面积。(5)设计并搭建了螺旋管内工质沸腾换热实验台,对内径为4mm、螺旋外径为20mm、螺距7mm的石英螺旋管内乙醇工质(C2H6O)沸腾时,汽泡运动特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对传热流动特性进行分析,并与相同参数的螺旋管内工质沸腾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传热系数的模拟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1619%,进出口压力降模拟值与实验数据之间相差9%15%。二者吻合较好,证明了模拟方法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目前,在民主推荐、民主选举、民主测评、民主考核中实行民主投票已成为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一道重要程序和基础环节。随着民主进程的加快,其范围越来越大,内涵越来越广,搞好了,可以广
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展开有效的师生互动进行论述。认为可在新课导入中展开师生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展开师生互动,在课堂结尾中展开师生互动。希望本研究可进一步引
本文针对静态条件下水合物形成诱导时间长、生长缓慢、随机性大的问题,实验研究了静态系统中HCFC-141b(R141b)制冷剂水合物的生成促进技术以及表面活性剂SDS、Cu丝对HCFC-141b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多重矛盾交织之下,中国经济仍将在新常态下艰难前行。目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在调整,意味着未来的经济格局在重塑过程中。现阶段的调整
目的分析多巴胺配合多巴酚丁胺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烟台芝罘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重症肺炎患儿,按照随机双盲原
<正>当我们去商场选购水杯的时候,玻璃杯、搪瓷杯、陶瓷杯、塑料杯、不锈钢杯……各种各样的杯子就会闯入我们的视线,尤其是那些颜色鲜艳、造型独特的杯子更是引人注目,挑来
卫星在运载火箭飞行过程中经历复杂的振动冲击环境,恶劣的动力学环境给卫星的使用寿命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卫星失效和破坏。通过对粘弹性阻尼材料的吸能减振原理的研究,提
目的探讨舞动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探讨舞动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的女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
研究预处理条件对酒糟酶解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的酶组合方式对酒糟进行酶解糖化,探索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蒸汽加热处理(121℃,15min)后酒糟的酶解效果优于超声波(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