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植物蛋白来源,原产于中国。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持续增长,由于国内农作物布局调整,我国的大豆产量已经不能满足国民的消费需求,供需缺口由进口填补。黑龙江省是个农业大省,粮食商品量、专储量居全国第一,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后备生产基地,同时黑龙江也是中国最大的大豆生产省份,其产量占中国大豆产量的1/3,在大豆生产徘回、停滞的局面下,再加上大豆进口的急剧增加,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的发展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随着进口转基因大豆大量的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大豆市场的发展前景不得不让人担忧,大豆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变动,作为中国大豆主产区之一的黑龙江省的大豆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的进口转基因大豆扰乱了原有的大豆供需市场平衡,直接导致黑龙江省大豆价格的波动,这种变化对大豆产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环境下,系统的深入分析研究黑龙江省大豆价格波动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具有深远的意义。从2004年开始国家接连推出很多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很多实惠,但是这些强农惠农的政策只是从客观上对大豆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农民在种植的季节是依据所选定的农产品的比较效益的高低来安排种植结构和品种的,而黑龙江主要的旱田作物就是玉米和大豆,大豆与玉米相比比较利益低且波动很大,因此农民在种植选择上会偏向种植玉米而不是大豆,这直接影响了黑龙江省的大豆总供给量,并且黑龙江省大豆竞争力弱、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豆出油率低、种植的科技含量低、技术效率也相对较低,再加上受到了国际大豆市场的冲击等影响因素,都直接导致黑龙江省大豆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最终直接导致大豆价格的波动。本文根据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和大豆价格波动的实际情况,以影响黑龙江省大豆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的。以价格均衡理论、蛛网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供应链理论为理论基础,首先从大豆产业在黑龙江省经济中的地位、大豆生产状况分析、大豆贸易状况分析入手对黑龙江省的大豆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且从大豆价格的波动情况、大豆价格的波动特征及大豆价格波动对大豆产业发展的影响入手分析大豆价格波动现状及对大豆产业发展的影响。然后采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来研究黑龙江省大豆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从全国和黑龙江省的统计年鉴及农业统计年鉴及一些权威的农业官方网站中收集了大量的权威统计数据,然后对影响黑龙江省的大豆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深入分析,主要从大豆供给、大豆需求、国家的政策、国际市场及市场服务的角度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把能量化的数据用图和表的形式来对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然后以理论分析为基础,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着手,对影响黑龙江省大豆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黑龙江省大豆价格波动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