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全球超重和肥胖病的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与肥胖病相关的高血压病患病率也急剧升高。高血压病流行广泛,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肥胖病并发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比较单纯性肥胖病和高血压病的病机,结合临床研究,总结出肥胖病并发高血压的病机:是肥胖病患者由于先天禀赋异常、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体虚年高等因素作用,致使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形成风、火、湿、痰、淤等病理性因素扰乱血脉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诱发高血压,形成肥胖病并发高血压。目前中医理论对单纯性肥胖病和高血压病均有相应论述,而对于肥胖病并发高血压的论述甚少。重视和及早开展对本病的研究,寻找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统计方法,通过大样本回顾性调查研究和临床疗效分析,对肥胖病并发高血压的证候分型、诊断标准和针刺施治的效应进行初步探讨。目的: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和临床观察,总结单纯性肥胖病并发高血压的常见证型及证型内涵;通过观察针刺对本病的临床效应。探讨建立单纯性肥胖病并发高血压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为本病的辨证和治疗提供有效可行的依据。方法:1.根据文献研究和大样本病例调研获得单纯性肥胖病并发高血压中医四诊信息,将440例临床病例资料纳入运算组,将102例临床病例资料纳入考核组,应用因子分析,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和聚类分析相结合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证候之间组合规律,确立症状对证候的贡献度,得到证候分型及内涵,初步建立诊断标准,并用所得标准对考核组进行前瞻性检验。2.通过对400例单纯性肥胖病并发高血压患者辩证施以耳针体针结合疗法。观察针灸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肥胖指标、血压的变化和疗效。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显示临床上单纯性肥胖病并发高血压的常见症状和体征有:形体肥胖,消谷善饥,口渴多饮,多汗,腹胀,疲乏无力,烦躁易怒,水肿,胸胁胀闷,头胀眩晕,头痛,耳鸣,舌暗红,苔白腻,脉细炫,出现频率在40%以上。本病的常见证型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肝郁脾虚、痰湿壅盛、阴阳俱虚5型。肝火亢盛型:主症为形体肥胖,口渴喜冷饮,面红,发热,胸胁灼痛,耳鸣,口苦,尿黄,便秘,便干,月经色鲜红,舌红,苔黄,脉数。阴虚阳亢型:主症为形体肥胖,自汗,盗汗,手足心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手足心热,面红,多梦,头胀眩晕,耳鸣,心悸,舌红。肝郁脾虚型:主症为形体肥胖,消谷善饥,嗜睡,烦躁易怒,胸乳胀痛走窜,疲乏无力,畏寒,尿少,月经量少,色暗红有血块,脉弦,舌暗。痰湿壅盛型:主症为形体肥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疲乏无力,畏寒,尿少,带下色白清稀,脉细。阴阳俱虚型:主症为形体肥胖,消谷善饥,嗜睡,口渴多饮,胸胁胀闷,疲乏无力,畏寒,带下色白清稀,尿少,舌暗,脉濡缓。2.针灸治疗3个月后,肥胖病并发高血压组痊愈率14.0%,显效率66.0%,有效率12.5%,无效率7.5%。单纯肥胖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并发高血压组[95.83%,92.50%(X2=78.57,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临床病证指标比较:单纯肥胖组及并发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各证型之间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及大样本的病历调研,全面收集肥胖病并发高血压患者中医四诊信息,采用严谨的设计思路和先进的统计学方法,结合专家意见,分析肥胖病并发高血压的临床信息,通过临床验证,获得肥胖病并发高血压的中医证候证型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肝郁脾虚、痰湿壅盛、阴阳俱虚5型。2.针灸疗法对单纯肥胖病及肥胖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均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表明针灸疗法同时具有减肥和降压的双重作用。3.本研究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联合运用到证型的研究中,充分发挥了多元统计方法的作用并避免了两种方法各自的不足,使证型和证候内涵的归纳更科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提高临床疗效的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