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信贷体制改革探析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a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后,逐步形成了由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互助性民间金融组成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但农村金融政策的落实贯彻并不如意,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例如从1998年开始,商业银行开始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开展服务,逐步从农村转向了城市,商业性金融逐步地撤离了农村市场;农业发展银行也由于财政历年累积的包袱过大及国家提出的“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的政策要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作用也逐渐弱化,导致正规性的农村金融机构严重不足。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信贷和民间借贷能够被人民认可,必有其生存下来的优势。比如农村信用合作社(注:我国农村金融的具体表现形式)的优点有“网点多、经营规范、政府支持力度大等”,民间借贷的优势包括“接近群众、利率灵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但其劣势和风险也历历在目。由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形式单一,造成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孤军奋战的局面,加之外资银行入驻中国带来了冲击,挤占国内零售业务市场,争夺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和国内的优质客户,尤其是风险小、利润高的中间业务己成为竞争的重点,贷款业务竞争激烈,在高成本、低利润的无奈处境中,我国现行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也在脱离支农助农的职能,离农村和农民越来越远,因此,为满足农村发展建设和金融借贷的需求,探索一条新的农村合作道路己迫在眉睫。而对于民间借贷这种信贷方式,主要是从事秘密甚至赚钱交易、借贷双方依靠信誉所谓的维护、贷款程序不完整,缺乏必要的担保抵押,缺少法律保护,一旦遇到情况的变化,民间借贷风险的随机性增加,容易导致许多社会问题。因此,民间借贷也急需探索一条更透明的发展道路。如何有效地分配在农村地区的信贷资源,实现农村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的有效对接,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根本目标。农村信贷需求的特征决定了农村金融机构要面对较大的成本和风险压力,而目前农村金融的现状难以适应信贷需求的特征,难以有效解决成本和风险问题。本文主要从当今农村金融信贷供需情况入手,对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现有农村金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多层次农村金融信贷体系进行研究。主要探讨的问题有现有的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民间借贷模式,改革为合作性质更多的金融信贷模式,尽量的满足农村信贷需求,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在传统合作金融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民间借贷是吸收其纳入至农村合作金融,还是弱化其功能;农村信用合作社是转化为商业银行还是传统的农村合作组织。本文为找到适合农村金融和农业发展的改革和适合农村金融和农业发展的改革措施提出以下建议:明确金融改革思路,有效推进农村金融转型;创新金融供给体系,扩大正规金融信贷在农村的功能;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疏导供需矛盾。通过对农村金融的研究,可以有效满足发展农业的资金需求,加快传统农业改造,促进农村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化,对农业的改造和升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文章在分析电子控制综合系统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新型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该模式变被动学习
综述了锌铝膜表面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了该膜层的主要特点及其局限,分析、展望了这一高新技术在国内推广应用的前景。
随着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大量的历史交易数据中提取出利于制定最佳投资策略的有价值的信息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
目的:研究健脾止泻颗粒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白头翁皂苷B4转移率和干膏得率为指标,正交实验法优选水提工艺条件;以白头翁皂苷B4转移率为指标,单因素考察醇沉浓度。结果:10
昆虫组织蛋白酶B在昆虫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组织蛋白酶B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命名为PsCb(Gen
扶正中药治疗肿瘤病人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体会王刚胜关键词化学治疗/副作用放射疗法/副作用中医药疗法自1986年开始,作者应用扶正中药防治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显著,现报告如
对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水中铁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计算和合成,实验结果为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水中铁的不确定度为±0.327 mg/L.影响不确定度测定结果的因素主要来源于
<正>上集1."知春"茶馆门前傍晚字幕:1941年,哈尔滨。一个30岁不到的年轻人在给自行车打气,他上身穿对襟的灰色褂,旧蓝布裤的裤角扎着,模样很精干。童年画外音:"我叫童年,是地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同时也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不断壮大的条件下,企业间财务沟通逐步增强,但也对企业应收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