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地探讨本地区近3年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疾病特征。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比较,旨在提高对HCC的认识,做到及早识别以寻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收集了从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行多学科会诊(MDT)的肝癌患者,共计1490例。并分析比较其相关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将其分为5组,分别为HBV相关性HCC组、HCV相关性HCC组、酒精性相关性HCC组、HBV/HCV重叠感染相关性的HCC组及其他病因相关性HCC组。其中HBV相关性HCC组共计1086例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3个组: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通过SPSS19.0软件及Excel表格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一部分:(1)本研究共统计1490例患者,其中男性为1193人,占比80%,女性为297人,占比为20%,男:女=4:1。患病人群平均年龄(57.2±9.26)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56.34±9.054)岁,女性平均年龄(60.64±9.277)岁。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91岁。本研究人群中的汉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所占比例依次为93%,2.3%,2.3%,2.3%,0.1%。就诊于我科室住院HCC患者区域分布示吉林省外就诊于我院的人数有92例,占本研究人群的比例为6%。就吉林省本省而言,以长春市就诊人数最多,人群中占比达38%。其次是松原市,占比为13%。(2)就诊患者中,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不一,腹胀,腹痛,乏力是最常见的症状。(3)近3年HCC患者就诊的不同病因中,每年以HBV感染人数占比最大,其次是HCV感染,酒精性组和其他病因组的人数每年基本持平且近2年有增长趋势,HBV/HCV组人数仍是最少。就本研究纳入的所有患者分析,不同病因组所占比例依次为73%,15%,6%,5%,1%。(4)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男女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年龄中以HBV组年龄明显小于其他组。ALT、AST、ALP、GGT、CHE、TBLB、IBIL、PLT及PTA在不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HBV/HCV重叠感染组中,ALT、AST、ALP、GGT、TBIL及IBIL水平都明显高于其他组,而CHE及PLT水平较其他组低。(5)各组间AFP阳性率及AFP增高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组患者的AFP的阳性率更高,AFP增高比例亦较高。(6)各组合并门脉癌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组肿瘤最大直径、病灶数目及发病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直径不超过3cm的小肝癌患者中,合并门脉癌栓及肿瘤病灶数目、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7)本研究纳入的于我科室住院的1490例患者中,其中选择出院放弃治疗,微波消融治疗和介入治疗患者人数最多,占比分别为754例(51%),397例(27%)和164例(11%)。第二部分:(1)HBV组的1086例患者中,青年组共133例,男性121例(91%),女性12例(9%);中年组共901例,发病人数远远超过其他两组,其中男性747例(83%),女性154例(17%);老年组共52例,男性37例(71%),女性15例(29%),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女性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2)患者从发现HBV感染到进展为HCC的时间,其中时间小于1年有293例(27%),时间在1年到10年之间有322例(30%),时间在10年至20年之间有224例(20%),时间在20至30年之间有153例(14%),时间在30年至40年之间有74例(7%),时间超过40年的患者有20例(2%)。(3)不同年龄组间ALT、CHE、DBIL、PLT、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ST、ALP、GGT、TBIL、IBIL、PTA、HBV DNA定量在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小,肝功能转氨酶变化越明显;除此之外,整体肝功能随年龄增长,肝功能减退。(4)各组间AFP阳性率及AFP增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5)三组中合并门脉癌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年龄越小的患者更容易合并门脉癌栓。各组间肿瘤病灶数目及发病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径不超过3cm的小肝癌患者中,合并门脉癌栓及肿瘤病灶数目、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完善HBV血清感染标志物的有747名,标志物“HBsAg、HBeAb、HBcAb”人数最多,占比55%,标志物“HBsAg、HBeAg、HBcAb”占比28%,标志物为“HBsAg、HBcAb”占比10%,标志物为“HBsAg、HBeAg、HBeAb、HBcAb”占比2%,标志物为“HBsAg、HBeAb”的占比2%,标志物为“HBcAb”占比2%,标志物为“HBeAg、HBcAb”占比1%。(7)HBV组患者中,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有658例(60%),规范应用抗病毒治疗的有388例(36%),还有40例(4%)的患者在抗病毒期间出现擅自停药现象。三组抗病毒治疗情况与肿瘤最大直径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治疗组与治疗组的肿瘤大小有显著差异(P=0.000),未治疗组的肿瘤大小明显大于治疗组;未治疗组与停药组的肿瘤大小未见显著差异(P=0.415);治疗组与停药组的肿瘤大小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的肿瘤大小明显小于停药组。结论:(1)本研究HCC患者中,男性多见,发病年龄集中在中年,HCC患者以腹胀,腹痛,乏力症状最为常见。(2)HBV感染是HCC发病的最主要原因,应重视HBV/HCV重叠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在病毒相关性的HCC患者中AFP阳性率及增高比例诊断价值更高。(3)HBV组的HCC患者中,年龄越小的患者更容易合并门脉癌栓。(4)HCC患者中血清感染标志物以“HBsAg、HBeAb、HBcAb”人数最多。患者肿瘤最大直径与HBV抗病毒治疗情况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