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接词的显化现象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现象,时常出现在口译活动之中。然而,目前的研究比起关注口译中的显化现象,在研究范围、研究规模以及研究所涉及的语种等方面来看,更注重对笔译中出现的显化现象进行研究。因此,对口译中出现的显化现象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运用实证方法,以语料库为辅助,研究连接词显化的性质特征,研究连接词显化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并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对于今后口译实践的借鉴与参考意义。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认为连接词显化现象在口译活动中经常出现,对其性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对连接词显化出现的场景模式进行分析。为此,本研究建立了相关的汉英语料库,涵盖近10年(2004-2013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的口译资料。运用实证方法,并辅之以语料库以及语料库软件,本研究将对口译资料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结合本研究的研究目的,考虑到连接词是各种语言普遍存在的语言标记,也是在语言转换活动过程中有规律增加或减少的成分,因此,本研究选用连接词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本文所涉及的显化现象将分为两类:强制性显化与非强制性显化,所有的分析以及数据的得出都会围绕这两类显化现象展开。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探究强制性显化与非强制性显化在未来口译活动,特别是在新闻发布会口译工作中的运用,希望为将来的口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建议与研究角度。本文的结论是:基于两类显化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对两类显化现象本质的探究,在口译活动中,连接词的显化现象具有较为固定的成因,并可以运用于口译实践中。本文通过验证这一观点,为今后口译活动中的口译质量评估和译员能力提升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