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KRAS基因第12、13号密码子突变与肝内胆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近一年内的肝内胆管癌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40例。常规脱蜡后,提取肝内胆管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的DNA,用PCR技术对提取的DNA中的KRAS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以肝内胆管癌中KRAS基因2号外显子上第12、13密码子的突变作为检测对象。统计KRAS基因2号外显子上第12、13号密码子的突变表达谱,计算肝内胆管癌中KRAS基因的突变率,对比发生KRAS基因突变的肝内胆管癌患者与无KRAS基因突变的肝内胆管癌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KRAS基因第12、13号密码子的突变与肝内胆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40例肝内胆管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发生KRAS基因突变13例(32.5%),其中12号密码子发生突变12例(92.3%),13号密码子发生突变1例(7.7%)。GGT>GAT位点突变8例(61.5%),GGT>GTT位点突变3例(23.1%),GGT>GCT突变1例(7.7%),GGC>GAC位点突变1例(7.7%)。KRAS基因第12、13号密码子的突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型、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合并肝胆管结石、术前血清中CA199、CEA是否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P>0.05);与肝内胆管癌的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存在相关性(c2,P<0.05)。【结论】肝内胆管癌中KRAS基因的突变主要发生在12号密码子上,最常见突变位点为GGT>GAT、GGT>GTT突变。肝内胆管癌中KRAS基因第12、13号密码子的突变可能与肝内胆管癌的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存在关联,发生KRAS基因突变的肝内胆管癌具有更高的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发生率,临床检测KRAS基因第12、13号密码子的突变可能是评估肝内胆管癌预后的可靠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