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世兴金融,中国经济发展日趋繁荣,多空间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结构体系也大浪淘沙般愈演愈烈。以点对点(P2P)方式运行的分布式匿名数字货币——比特币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使用。2017上半年比特币价格增幅达到了 202%,几近疯狂。特别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各种代币,即山寨币野蛮生长,名为“数字货币首次公开募资”的ICO吹到了“望眼便是白花花银钱”的地步。央行等七部委为维护金融秩序,在2017年9月4号发表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将巨大的潜在风险基本清除,随后,比特币中国再度发表公告:数字货币平台暂停新用户登记;于9月底停止全部交易性操作,而矿池(国池)等运营将保持正常运行。比特币迎来了监管风暴,本文开展对比特币风险的防控与监管的研究是一个巧合的时点,具体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在理清比特币的概念及职能特性的基础上、对比特币可以在没有授信的第三方平台存在,能使用互联网与密码学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交易便捷且成本少等新货币特征,提高了经济交互的便捷性和透明性,同时提出这是一种金融创新,对目前货币体系有很大启迪。然而,比特币是以数字的方式存在,不是商品货币也不是信用货币,并且由于其交易平台可靠性和存储介质的安全问题,一直存在着难以回避的风险,由于其缺少直观的价值基础,价格起伏激烈,投机行为严重,参与者多为羊群效应,损害了金融规则,扰乱了国内金融秩序。第二:对比特币国内外发展的概况作了详尽的综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运行中比特币典型案例和骗局,剖析了比特币发展中存在的风险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同时,引入市场价格泡沫测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量化其市场风险的维度。揭示了比特币深层次的风险原因,不法分子基于比特币的偷税漏税、洗钱和转移资产等的金融犯罪确已到了该下猛药的关键时刻,根据中国国情,实施中国式正向应用的防控措施亦是及时之举。第三:在监管重拳下的比特币停止了交易,然而“出海”、“搬砖”等市场监管摸不到的暗藏风险在滋生,比特币留下的值得去关注的空间还很大,接下来的风险该如何防如何控已是政策当局的一个重大命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特币课题相关研讨,甄别其资产泡沫和巨大风险,同时针对在严厉监管下,仍有比特币信仰者“刀口舔血”,利用比特币天然的国际性,意欲与海外交易平台合作,进行场外交易,并通过电子钱包进行比特币转账等等。对“后比特币时代”隐藏巨大风险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风险防控的建议,达到维持金融市场正常秩序的长期目标,提高监管体制对新型货币形态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平衡和保护多方利益,在新的金融体系变革中,营造一个正常的金融稳定健康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