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开敞式罩棚结构的风荷载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mm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跨度开敞式罩棚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场等大型公共建筑中,由于该类结构具有自重轻、柔度大、阻尼小等特点,因此风荷载成为大跨度开敞式罩棚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荷载。进行大跨度开敞式罩棚抗风设计的首要前提是,需要获得该类罩棚结构的表面风压分布及体型系数。然而,对于大跨度屋盖开敞式、墙面和屋盖组合开敞式罩棚风荷载的研究较少,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大跨度屋盖开敞式罩棚、大跨度墙面和屋盖组合开敞式罩棚的风荷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风向角下大跨度开敞式罩棚表面风压特性及分布规律,并进行了相应的参数分析,给出了大跨度开敞式罩棚分区体型系数供设计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对大跨度环形结构屋盖开敞罩棚上的风荷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屋盖开敞罩棚表面风压分布规律,比较了屋盖开敞或封闭对罩棚表面风压分布的影响,分析了罩棚倾角、屋盖开敞率、罩棚和下部看台连接开缝高度等因素对罩棚表面风荷载大小及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屋盖开敞罩棚整体受向下的风荷载作用,考虑结构自重作用的叠加后,相比屋盖封闭罩棚对结构受力更为不利;罩棚倾角对屋盖开敞的罩棚表面风压分布影响较大,确定了两个“临界倾角”的范围以及罩棚表面风压随罩棚倾角变化的规律;屋盖开敞不宜过小,否则会引起罩棚整体受风荷载较大;罩棚和下部看台一定的开缝高度(开缝比为1/10)有利于减小背风侧罩棚向下的风荷载,而当开缝高度继续增大其减弱作用不再显著;给出了各工况下大跨度屋盖开敞罩棚表面分区体型系数建议取值供设计人员参考。对大跨度膜结构墙面和屋盖组合开敞式罩棚上的风荷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各风向角下罩棚表面平均风压分布规律,比较了屋盖开敞或封闭对罩棚表面风压分布的影响,分析了下部结构特性对罩棚表面风荷载大小及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墙面和屋盖组合开敞式罩棚主要受向上的风荷载,迎风边缘和屋盖开敞边缘的风荷载往往较大,45°风向角为最不利风向角工况;屋盖开敞或封闭对墙面和屋盖组合开敞的罩棚表面净风压分布影响较小;下部结构存在时迎风侧罩棚净负风压较不考虑下部结构工况大,其数值大0.4左右;给出了各工况下大跨度墙面和屋盖组合开敞式罩棚表面分区体型系数建议取值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其他文献
泡沫铝孔结构参数是影响泡沫铝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定量化孔结构参数与泡沫铝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设计泡沫铝结构以扩大其应用范围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有的基于相对密度的scaling-law方程无法精确预测泡沫铝力学性能。为此,本文借助图像学方法研究了泡沫铝孔结构参数,并借助有限元模拟得到大量真实多孔结构模型的力学性能数据;并提出了多参数拟合的闭孔泡沫铝力学性能(弹性模量和平台应力)计算方法,显著提高了泡
β钛合金因具有高比强度、良好的弹性和变形加工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本文系统研究了β稳定性、O元素及时效温度对几种Ti-Nb-Zr-Sn系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中寻找弹性变形能力最优的合金成分,以适用于制备航空用弹簧以及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高弹性耐热元件。此外,还研究了钛合金的热膨胀行为,通过获得具有较高使用温度的负膨胀和近零膨胀合金,以探索其在高精度仪器构件方面的应用潜力。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辅助决策的方法变得越来越复杂,导致求解方案的可解释性下降。因此,对人工智能可解释的需求越发重要。回答集编程(Answer Set Programming,ASP)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编程范式之一,由于其强大的表达力,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问题的求解。然而,ASP程序的推理求解对使用者而言是一个“黑盒”,用户在求解过程中无从得知程序的结论是如何推导得到的;站在编程人
学位
学位
目前,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随着大规模电动汽车无序充放电导致的电网负荷波动加剧问题,给配电网的稳定持续可靠供电带来了巨大冲击,无序的充电负荷导致系统波动加剧,峰谷差变大,严重阻碍了配电网的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了居民用电质量的下降,因此,展开电动汽车并网后参与电网优化调度的研究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首先基于
在万物互联的概念迅速推广,互联网广泛的运用到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中,新的高带宽网络技术相继推出的大背景下。作为电子包装和能量存储的重要基材,介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并得到广泛使用。根据要求,电子封装材料需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以及耗散因数,但是几乎所有原始PI的介电常数都大于3,无法满足微电子和5G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降低PI膜的介电常数。(1)通过两步酰胺化法制备了三种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C)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存储运输方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在便携能源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但其中的核心部件——Pt/C催化剂存在C烧损、Pt团聚的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以更加稳定的TiN材料代替C基底负载Pt纳米颗粒,通过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方法在Ti基底离子注入N元素形成TiN组织,这种方法具有
溶液法加工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es简称OLEDs)性能优异,具备可实现大尺寸、柔性、高质量、自发光等特点,在显示面板和照明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潜力。自OLEDs首次报道以来,性能的提升一直是学术界重要的研究方向。发光材料的选择是影响OLEDs器件性能的主要因素,传统的荧光发射体作为第一代发光材料,只能实现5%的外部量子效率(EQE),极大地限制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