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探索建立现代林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经明确赋予了林权的市场融资功能,从而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更好地促进山林经济发展。由于林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着诸多信贷风险,为了将国家对林业经济的金融服务支持落到实处,对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信贷风险及其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银行金融机构的考察视角,论文尝试对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特征、风险类型及其相应的管理方法开展较为系统地探讨。作为一项对既有理论的应用性研究,论文首先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林权、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特征与类型以及商业银行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文献;其次,在对林权抵押贷款现有模式及实践问题的把握上,基于林业生产与经营的特点,构建了“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规避”的风险管理操作分析框架;最后,选取了农业银行A银行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度剖析,以法人林权抵押贷款案例和自然人林权抵押贷款案例,来验证该文所提出的风险管理操作分析框架的可行性,进而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管理活动提出建议。研究发现:现有银行金融机构在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管理措施并不到位,亟需构建适合林权抵押贷款特点的风险防范机制和建立全面的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转移机制。相应的管理建议包括:一是建立林权抵押评估体系;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信息化建设。二是加强押品评估工作,完善抵押登记,确保押品有效性;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三是建立森林保险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林业生产者投保;加强对金融贷款机构以及担保机构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