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房颤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发病原因、房颤类型、西医客观指标间的关联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心房纤颤临床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制定相关临床观察表,收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住院并确诊心房纤颤患者120例,记录其一般资料及病史等,根据望、闻、问、切四诊判别其中医证型,认真填写入院第一天血脂、血尿酸、凝血类指标等客观检查结果。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得出结果。
结果:
1 120例房颤患者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91岁,平均年龄为67.83±13.63岁。阵发性房颤18例,占总人数的15%;持续性房颤40例,占总人数的33.3%;永久性房颤62例,占总人数的51.7%。房颤患者中,嗜食肥甘厚味者占72.5%,吸烟、嗜酒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8.3%和18.3%。多数患者能坚持身体锻炼。其中瓣膜病性房颤8例,约占房颤患者总数的8%;非瓣膜性房颤112例,约占房颤患者总数的92%。中医辨证方面,气阴两虚型52例,气虚血瘀型40例,痰火扰心型15例,心阳虚弱型13例,各证型具体排列如下: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痰火扰心型>心阳虚弱型;
2 各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房颤类型等一般情况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发病原因分析中提示心阳虚弱型多冠心病有关,痰火扰心型多与吸烟有关,其他证型与发病原因无相关性;痰火扰心型甘油三酯水平最高,但经统计学分析,各证型间血脂比较无明显差异;血尿酸水平分析中提示气阴两虚型血尿酸值最高,与之有显著相关性;凝血功能水平分析中提示气虚血瘀型、痰火扰心型D-二聚体水平高于气阴两虚型、心阳虚弱型;心阳虚弱型与左房内径大小无相关性,但左室射血分数值最低,与之有一定的联系。
结论:
1 心房纤颤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居多,其次是气虚血瘀。
2 中医证型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房颤类型无关联。各证型间血脂比较无明显差异;气阴两虚型与血尿酸偏高有一定联系;痰火扰心型与吸烟有关联;心阳虚弱型与合并冠心病、左室射血分数值偏低有一定关联。气虚血瘀型、痰火扰心型D-二聚体水平高于气阴两虚型、心阳虚弱型,提示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痰瘀证型的辨证标准。
3 房颤患者以老年男性居多;房颤类型以永久性房颤所占比例大;非瓣膜性房颤占主导地位,以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居多;加强高危人群健康教育,转变生活方式、积极良好的心态等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