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式过马路”为何屡禁不止?公民不守法的主要原因何在?“酒驾”入罪前后,“酒驾”情况明显不同,“酒驾”入罪后“酒驾”行为得到显著遏制的原因何在?公民守法的主要原因又何在?通过利用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工具“成本—收益”分析可以发现——“利益”是公民作为理性而又自利的“经济人”守法与否恒常的影响因素。而其中守法收益与守法成本可以说是决定公民实施守法行为与否最直接的主要因素。因此,认为公民守法与否的行为选择是基于对守法成本与守法收益比较的结果。一般而言,可能会表现为三种情形:当守法成本高于守法收益时,对于公民来说守法可谓是无利可图,此时绝大多数公民倾向于选择不实施守法行为;当守法成本相当于守法收益时,公民将产生守法犹豫,此时绝大多数公民可能会基于侥幸心理而倾向于选择实施不守法行为;当守法成本低于守法收益时,公民将获得收益,则此时绝大多数公民会倾向于选择实施守法行为。因此,我们要想使我国法律规范从“纸面上的法律”转变成“实践中的法律”必须尽可能的降低公民的守法成本,同时也要提高公民的守法收益,让守法者至少不吃亏,这样才能保证公民守法的积极性,使法律得到有效地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