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浸渗法制备MoSi_2/SiC复合材料及材料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qiang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oSi2/SiC复合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抗氧化性,良好的热震性和耐腐蚀性而有望广泛应用于高温领域。但是由于MoSi2/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复杂限制了该材料的应用。直接浸渗法制备MoSi2/SiC复合材料时,具有工艺简单,浸渗时保持预型件形状和尺寸基本不变的独到优点,这对于该材料的实用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将C质坯体在1500℃左右制得RBSC(反应烧结SiC)材料,采用真空下1800℃脱除RBSC中的残余Si的方法,获得了多孔的SiC坯体,用MoSi2在2050℃直接浸渗坯体得到了致密的MoSi2/SiC复合材料。研究发现,由于熔渗体中Si的挥发速度快造成材料物相组成变化,熔渗体与SiC坯体反应析出Mo5Si3C、Mo5Si3相阻塞坯体毛细管,使烧结体中产生气孔。复合材料中MoSi2相和SiC相的含量可以通过调整坯体的碳含量在较广泛的范围内调节,要获得可渗性良好的SiC坯体,原始坯体中碳含量必须低于临界值0.78 gcm-3,碳含量越低排硅后获得的SiC坯体中的孔隙骨架越粗大,有利于MoSi2浸渗。将排硅后的SiC坯体在1800℃长时间保温有利于去除SiC表面的SiO2,提高复合材料的致密性。 另外,尝试了用MoSi2在2050℃下浸渗直接由SiC粉体成型的坯体制备MoSi2/SiC复合材料。采用SiC颗粒的级配有利于提高坯体密度,但是降低烧结体的致密度。SiC坯体的成型工艺对于烧结体的致密度无明显影响,但是坯体越均匀,MoSi2相的分布越均匀。 文中研究了MoSi2/SiC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和不同温度下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用直接浸渗法制备的MoSi2/SiC的复合材料的室温强度和室温下的断裂韧性均高于热压MoSi2材料。在900℃氧化时,因为MoO3、CO、CO2的挥发对氧化膜的破坏作用,无法在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的SiO2氧化层,在该温度下复合材料表现为失重。在1300;℃氧化时,材料表面形成了致密的SiO2、Mo5Si3氧化层,复合材料先表现为失重,后表现为增重。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首先针对轿车悬架弹簧出现的沿晶断裂现象,对所用钢SAE9259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实物试验的验证,认为降低加热温度可以提高回火屈氏体的韧性,从而提高疲劳寿命的稳
本文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尼龙6(LDPE/PA6)体系在不同牵伸速率条件下制备原位复合丝条,讨论了牵伸速率对丝条体系的结晶行为和微纤形态、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微纤结构对丝条体系粘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