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氮释放到湖泊生态系统,过量的氮输入已对我国流域水环境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针对北方典型农业退水型湖泊氮污染问题,以黄河中游大型灌区所在的乌梁素海流域为研究对象,揭示流域地表水及污染源总氮、氨氮和硝酸盐特征信息,使用氮氧双同位素技术和同位素质量守恒模型定量解析了排干和湖区水体氮污染来源的时间分布特征,通过构建乌梁素海流域SWAT模型估算各流域分区总氮负荷,阐明流域氮负荷的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氮释放到湖泊生态系统,过量的氮输入已对我国流域水环境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针对北方典型农业退水型湖泊氮污染问题,以黄河中游大型灌区所在的乌梁素海流域为研究对象,揭示流域地表水及污染源总氮、氨氮和硝酸盐特征信息,使用氮氧双同位素技术和同位素质量守恒模型定量解析了排干和湖区水体氮污染来源的时间分布特征,通过构建乌梁素海流域SWAT模型估算各流域分区总氮负荷,阐明流域氮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识别流域氮负荷主要贡献区,以期为区域水环境氮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1)通过分析乌梁素海流域企业排口、排干和湖区水体TN、NH3-N和NO3-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发现,企业排口秋季TN和NO3-浓度显著高于春夏两季,五排干和七排干TN输入高于其他排干。湖区TN、NH3-N和NO3-浓度季节差异显著,最大浓度出现在冬季,分别高达1.52 mg/L、0.94 mg/L和1.16 mg/L,湖水TN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2)应用氮氧双同位素和IsoSource模型解析污染来源,排干硝酸盐主要源于粪肥和污废水,贡献率为36.6%~39.5%,且春季贡献率较高,其中,位于城镇地区的五排干和七排干的粪肥和污废水源贡献率最高,达到38.8%~50.4%;承接农业退水的六排干和八排干源于化肥和土壤有机氮的农业贡献率较高,达37.5%~53.6%。湖水硝酸盐主要贡献来自粪肥和污废水,占比为28.05%~39.43%,春季和夏季污废水贡献率较高,而秋季农业源贡献率较大,与流域季节性生产特征一致。(3)依据模型适用性评价,建立了适用性良好的流域氮污染SWAT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R2大于0.80,NSE大于0.78,PBIAS小于2%),结合氮氧同位素污染示踪结果得出,河套平原城镇地区为氮负荷主要贡献区,负荷量为6.9~9.5kg/ha,其中承接城镇污水的五排干和七排干所处区域总氮负荷流失量较大。
其他文献
我国北方秋冬季受燃煤取暖影响大气重污染频发,随着大气治理措施的实施一次污染物的浓度显著下降,但颗粒物中二次成分的下降速度显著低于一次污染物的降幅。二次离子SNA:硝酸盐(NO3-)、硫酸盐(SO42-)、铵盐(NH4+)做为二次无机气溶胶的重要组分是冬季污染期间推高PM2.5浓度的重要因素。保定市位于北京和石家庄之间,秋冬季大气污染严重,颗粒物中二次离子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还未明确,因此研究保定市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项重要国策,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福建作为首批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的省份之一,从生态省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再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年来,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是福建生态省建设的20周年,也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建设5周年,有必要定量评估福建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以便更加清晰地认识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效,识别福建省的生态
大气研究越来越关注棕色碳(brown carbon,Br C),一类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因为它具有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因而对气候变化、环境空气质量以及人体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由于Br C是由多种吸收光的有机化合物组成,因而不可能有一种单独的物质可以完美的用作Br C整体的替代物。所以当前研究中区分Br C和黑碳(black carbon,BC)的可用方法通常存在缺陷。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重金属检测的国标方法之一,其对重金属的测定需要稀释酸化和络合显色等预处理,存在二次污染以及浓度检测范围低等问题,无法满足工业过程中高浓度重金属或其他典型重金属物质快速定量化实时监测的要求。研究中分别以湿法炼锌、铜冶炼以及电镀铬为行业背景,对3种工业过程影响较大且具有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元素(Pb、Cr、As)进行了光谱直测方法研究。首先对3种元素的行业物质流和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OPFRs)作为一种以物理方式添加于材料的新型阻燃剂,被广泛用于家具、纺织品和电子产品等多种产品中。近些年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作为OPFRs的主要化学品,在阻燃剂市场上应用广泛,环境中的检出量也越来越高,对生物的毒性和生态风险逐渐显露出来。众多研究指出,多数OPEs可诱
汞(Hg)是常温下唯一能以液体存在的重金属,具有毒性强,可远距离传输的特点,目前已被列为优先污染物。我国汞矿资源丰富,同时,汞矿开采也遗留下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汞富集作物,相较于总汞,甲基汞更容易富集在水稻的精米部位,因此,研究汞在水稻体内的迁移规律对抑制汞向水稻稻米迁移具有现实意义。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以水稻为宿主植物,添加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
污水厂尾水具有碳氮比低、NO3--N占比高的特点,生物反硝化脱氮时需外加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农业废弃物廉价易得,可同时作为碳源和微生物附着载体,但其存在初期释碳快、二次污染物释放规律不明确、生物可及性差等问题。本研究采用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玉米芯、大豆秸秆和大豆壳6种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筛选出高效低污染的缓释碳源,并比较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其理化性质及深度脱氮效能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
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物种本身的入侵性、生境的可入侵性及入侵种和本地种之间的关系。表型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被认为是植物成功入侵的机制之一,且在不同水平上(物种、种群、个体或性状之间)存在差异。本研究以恶性杂草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为实验对象,研究豚草各表型性状的纬度变异格局及其与环境及遗传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同质园实
滨海人工湿地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特有的水质净化特点,成为入海污染物控制和近海海域富营养化防治的最后一道关口,也使得在人工湿地去除氮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细菌种群特征研究及氮降解菌的脱氮性能研究更具现实指导意义。基于此,选取位于海河入海口南侧滩涂浅海区的天津临港滨海人工湿地公园为研究区域,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整体的细菌种群特征及时空差异,并进一步以bamo A和nir(nir K和nir S)基因作
羰基化合物作为光化学反应的重要中间产物,它对自由基、臭氧以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臭氧污染日益加重,开展大气羰基化合物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为研究区域,采用2,4-二硝基苯肼(2,4-dinitrophenylhydrazine,DNPH)离线方法开展春、夏、秋、冬四季城区点(钟楼)和背景点(鲁山)的羰基化合物采样分析;采用苏玛罐离线方法开展城区夏季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