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中风味物质的研究及调味料的制备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ar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牡蛎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在冷冻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研究了牡蛎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及煮制过程对牡蛎风味的影响,并通过牡蛎肉的水解、Maillard反应、喷雾干燥等过程制备得到了粉状调味料。 在确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牡蛎中脂肪后,应用气质联用分析了牡蛎中主要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牡蛎中主要含有C14∶0、C15∶0、C16∶0、C17∶0、C18∶0五种饱和脂肪酸和C16∶1、C18∶1、C18∶2、C18∶3、C20∶1、C20∶5、C22∶6七种不饱和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研究表明:在—18℃贮藏过程中,牡蛎脂肪酸的变化与其不饱和度有关,不饱和程度越高,越不稳定,减少得越多;牡蛎在—18℃贮藏过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没有所谓的稳定期:在—18℃以下贮藏对牡蛎风味没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分别从未经煮制和经过煮制后的牡蛎中检测出约34和36种主要风味物质。对于生牡蛎,烃类以及1-辛烯-3-醇、4-壬烯醛、2-辛醛等会对风味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煮制后的牡蛎中,酮类的数量增加,并大多贡献出美好的风味,其中3-戊烯-2-酮、1-戊烯-3-酮、2-壬酮对煮制牡蛎的风味具有好的作用:煮制会使酸类和带有不良风味的环状化合物的数量减少;醛类的数量和含量在煮制前后虽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苯甲醛、庚醛、壬醛、丁香醛、4-Z庚烯醛等可以产生良好风味的物质含量增加,贡献了煮制后牡蛎的美好风味。 进行了牡蛎肉水解后加糖进行Maillard反应的风味改进试验,并根据感官评定结果,优化了牡蛎蛋白质水解度、糖类和Maillard反应的其他条件。结果表明,当牡蛎蛋白质的水解度为16.39%,并按100∶3(w/w)的比例添加砂糖水解液时,在反应物浓度为25%、pH7.5和115℃条件下反应时间0.5h能生成适量的2-呋喃甲醇等风味物质,产生适度的焦香味,达到比较理想腥味掩盖效果。 采用气相色谱顶空分析产品中挥发性成分含量的方法,优化了经Maillard反应改进风味的牡蛎水解液的喷雾干燥条件,得到的最佳参数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90℃。最后,对喷雾干燥得到的粉末产品进行成分分析和重金属分析,并确定了最终产品的配方。结果表明,本文制备得到的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糖原的特点,是理想的营养调味品。
其他文献
简述从传统剧目看抚州采茶戏与其他地方戏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学环境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都在不断的变革之中,应用型本科大学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中心主要体现在定位人才培养目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人类的期望寿命大大提高。老年人口已成为整个人群中增加最快的部分。这种变化预示着未来若干年内与年龄相关的
当前,GIS 的应用及研究主要集中于二维空间信息的表示,此方面的技术及理论研究都已比较成熟。但现实世界中有许多数据源,如城市建筑物、电厂地下管网等迫切需要在GIS 系统中
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逐步实现了从短缺经济向相对过剩经济的转变 ,买方市场已基本形成 ,这是实施信用消费政策的前提 ,以刺激消费。为此 ,应突出重点 ,采取针对性措施 ,丰
本文对城市三维可视化虚拟场景构建和洪水演进实时动态模拟及其实现方法进行研究。以洪水水文数学模型为核心计算方法,对系统构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构建
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提供,对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从方式、范围和数量方面看,我国农村在各类公共产品的
<正>2010年是《盐阜大众报》复刊30周年。30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使我们对报业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了初步的共识:顺应当今多媒体时代潮流,以不断创新的精
本文系统介绍了等权模型、高度角模型、信噪比模型(SIGMA-ε)、验后估计模型(MINQUE)等4类随机模型,针对不同长度的基线,对比和分析了利用不同随机模型得到的载波相位双差残
1938年4月生。安徽省萧县人。1963年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前身)并留校任教。1988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