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和意义:探索分析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简称MADD)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体质类型,总结该病的常见证型及易感体质,进一步探讨分析MADD患者的中医证候与体质的相关性,把"辨病-辨体-辨证"这一诊疗模式有效地运用到临床中,以进行个体化诊疗,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是在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自主课题的支持下进行的。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二科门诊符合纳入及诊断标准的MADD患者61人,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体检科健康人群30人作为研究对象,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对比二者之间体质类型的异同,同时采集MADD患者的证候要素并分析其分布规律特点,最后分析MADD患者的中医证候与体质的相关性。统计方法:使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用SPSS20.0统计处理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取非参数检验,均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合四诊收集的临床信息,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提取证候要素,归纳总结证候要素分布、组合、演变特点。研究结果:(1)MADD的一般情况:本次研究共收集病例61例,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段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受教育程度以本科或大专为主;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病程主要集中在1年之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与性别、年龄没有明显差异。(2)中医证候分布特点:61例MAD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气郁结证、肝气郁结证、气郁化火证、心脾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及心神不养证,其中痰气郁结证为主要证型。根据患者临床的症状和体征以及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出,MADD的病性证素多为气滞、痰浊、血瘀、阴虚及阳虚,同时结合导师临床经验及相关研究进展归为三类:分别为类痰气郁结证、类气滞血瘀证及类阴阳两虚证。此外,MADD的证候分布不受年龄、病程及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3)中医体质分布特点:61例MADD患者中气郁质最多,其次是气虚质、阳虚质及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在本病中少见;30例对照组健康人群以平和质最多,其次是阳虚质及湿热质多见,二者均有阳虚质及湿热质,但MADD患者以气郁质表现为主伴气虚质,而对照组以平和质最多。同时,本调查提示61例MADD患者中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以焦虑表现为主,阳虚质、气郁质以抑郁表现为主,气虚质以焦虑抑郁表现差异相等为主。此外,据调查,MADD患者的中医体质与年龄的增长及病程的长短没有明显差异,提示个体体质的分布不轻易改变,其本身固有的特性是相对恒定的。(4)中医证候与体质的相关性:61例MADD患者中,肝气郁结证中气郁质(46.2%)最多;气郁化火证中气郁质(36.4%)多见;痰气郁结证中痰湿质和气郁质多见(23.8%);心脾两虚证中气虚质(44.4%)最多;心神不养证为血瘀质最多(100.0%);心肾阴虚证中气郁质最多(50.0%)。同时,气郁质(18人)中肝气郁结证出现的频次最高(6人),气虚质(9人)中心脾两虚证出现频次最高(4人),阳虚质(9人)中痰气郁结证(4人)出现频次最高,湿热质(9人)中以肝气郁结证及气郁化火证(3人)出现频次最高,阴虚质(7人)中以气郁化火证及心肾阴虚证(2人)出现频次最高,痰湿质(6人)中痰气郁结证出现频次最高(5人),血瘀质(3人)痰气郁结证出现频次最高(2人)。研究结论:(1)MADD的患病人群以女性、已婚者及受教育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者较多,而文化水平偏低及偏高者较少,且MADD患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2)气滞、痰浊、血瘀、阴虚及阳虚与MADD的发病密切相关。由此可见,MADD中医证素分布复杂多样,证候类型虚实夹杂,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3)MADD患病组与正常组相比,患病人群多为气郁质,而正常人群多为平和质,二者均有阳虚质及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以焦虑表现为主,阳虚质、气郁质以抑郁表现为主,气虚质以焦虑抑郁表现差异相等为主。因此,临床中辨病与辨体相结合,及时纠正或改善偏颇质,可减少个体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从而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4)以证候为要素探讨MADD的发病时,其与患者自身的体质具有明显相关性,而以体质为要素求证MADD患者的证候时,患者的体质与证候并不完全一致,但仍有一定的相关性。由此可见,临床仍应以辨证为基础,同时结合辨病与辨体,才能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发挥更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