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感恩——孝文化影响下我国中小学生感恩教育问题之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会感恩应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传统的孝文化是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善待父母为孝,如何善待父母及家庭中的其他长辈成员是中小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学会对父母感恩是中小学生妥善处理与家庭长辈成员关系的重要原则。在中小学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孝文化的积极作用,开发孝文化中的感恩资源应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维度。  针对中小学生感恩父母的现状和学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两份问卷,经过调查和统计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中小学生在处理与父母及长辈关系时境地尴尬,代际矛盾冲突突出。第二,教师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意识的教育目标不明确,孝文化下的感恩教育资源缺乏开发和整合,对学生实施的感恩教育方法不重实效。这些因素阻碍了感恩教育的开展和学生感恩品质的提升。第三,针对中小学学生感恩家庭长辈成员的问题及成因,以及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问题和成因来如何有效开发孝文化资源,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和行为,提升学生处理代际关系的能力。  研究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中小学生自身是分不开的。学校课程与教学轻视代际关系的学习和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处理代际关系能力的教育理念使得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缺乏;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结构和家长偏重孩子学习成绩削弱了孩子的感恩心理和行为;社会现实中传统孝文化资源的式微弱化了学生的感恩意识;中小学生感恩意识匮乏和认识的误区束缚了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的生成。  解决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问题既能提高学生的感恩品质,还能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深化教师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理念是解决感恩教育问题的关键之举。通过开发和整合孝文化中的感恩教育资源为学生输送感恩教育情怀。开展多样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体悟感恩,实践感恩。最后,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将感恩行为化为红丝带,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数以千万计的打工者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而且随着流动规模的扩大,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增强,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的流动幼儿呈迅速增长趋势。
为了考察样例的类型和呈现速度对操作技能习得的影响,本研究以折纸和穿鞋带为操作技能学习任务,以辽宁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对图片、动画和视频三种样例的操作技能学习成
近年来我国高校校生纠纷频发,既有涉及学位评定、学历评定等纠纷,又有涉及学校管理的纠纷。随着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观念深入,维护学生权利的意识日渐提高,通过法律手段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