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时期《庸报》文艺副刊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tia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沦陷时期的《庸报》文艺副刊为研究对象,对这一时期的相关文学史料进行了初步的收集、整理,以图引起人们对天津沦陷区文学的关注。  论文从沦陷时期《庸报》的版面沿革、文艺副刊的文学理论、散文及通俗小说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通过对版面沿革的梳理来勾勒沦陷时期《庸报》的整体面貌及变化,由此考察侵略者在沦陷区的新闻侧重点及实力消长;通过对副刊上文艺理论文章的分析,来探讨这一特殊时期的文艺理论所具有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因由,揭示其与侵略者政治政策的关联性;通过对社会评论类文章的讨论以确定该报为日本侵略者服务的本质及其所持有的鲜明的政治态度;通过对人生态度、生活情趣类及自然风光类散文的探讨,总结归纳各类散文所具有的特征和写作手法,揭示作家在这一特殊文学环境下所持有的扭曲的世界观、生存观,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沦陷时期的《庸报》因其日方背景而成为日方宣传的工具,它的文学理念自然是政治环境的晴雨表,其刊发的文章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但同时也隐晦地传达出了特定时期文人的创作心态,值得深入研究。在坚持政治正确的前提下,文章从政治和文学两个层面对这一时期文艺副刊进行了分析探讨,揭示了文艺在配合政治的同时又企图突破政治壁垒的矛盾关系。
其他文献
《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奇葩,有其精湛而独特的语言表现艺术。自古诗无达诂,除语言的时代隔阂外,古代修辞理论的缺失,忽视修辞活动对词语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原因。《诗经》注
艾伦·西利托(Alan Sillitoe 1928—2010)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蜚声英国文坛的“愤怒的青年”(The Angry Young Men)代表作家,被认为是英国继D·H劳伦斯之后最伟大的工人阶级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格非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在文坛上出现,在当代小说家中,格非的存在及其创作一直是醒目而独具特点的。他的写作既饱含着纯粹的文学性,又兼具着文学文体和精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