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情况研究--以重庆、天津为例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传染病从古至今便是阻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不仅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国家社会的经济水平,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医疗水平的进步,许多曾经在历史上造成巨大恐慌的恶性传染病已逐渐被现在医学所解决,但是近些年来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加上某些人类滥吃野生动物的习惯,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003年SARS爆发,2019年末2020年初爆发并全球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案例均说明了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事业,仍然是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必须面对的难题,因此传染病的防制是否科学有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国家社会发展意义重大。适宜的传染病防制体系应针对每个应关注的传染病问题设置防制目标,本文立足于重庆市、天津市政府在传染病领域主导的防控工作,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分析当前政策下政府及相关机构在传染病领域进行防制目标设置的现状,为两地传染病领域防控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建议与对策,并对其他地区以及其他公共卫生领域开展防控治疗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及理论参考。
  方法:本文以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作为指导性研究方法,横向层面上选取重庆、天津两个直辖市作为比较对象,纵向层面以2000-2017年为时间节点将两地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情况进行对比,应用规范分析法,明确了两地传染病防制工作的优势与待完善之处。系统地收集重庆、天津两地政府及相关机构从2000-2017年公开的所有与传染病领域相关的政策文件、法律规定和制度等,根据被关注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问题的目标设置情况,来分析两地传染病领域防制目标的设置情况。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传染病防治目标的设置情况的变化对传染病发病率的影响。
  资料来源资源来源包括政策与文献资料和健康结果资料两部分,其中政策与文献资料包括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公开发布的文件集,包括规划、实施方案、规范、指南、计划等;第二类是研究文献;第三类是公开发布的信息资料,包括报告、新闻、白皮书等。本文中所使用的健康结果资料是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来源于重庆和天津两地统计年鉴、卫生统计年鉴以及政府统计公报的统计资料
  结果:本文依据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从“结构-过程-结果”的角度对重庆和天津两地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情况现状进行了评价。
  1、传染病问题的关注范围:截至2017年底,在传染病领域应关注的52个问题中,重庆关注了其中的41个传染病问题,关注范围达到78.8%,较2000年提升了13.9%,传染病关注范围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61,P<0.01);天津关注了其中的44个传染病问题,关注范围达到84.6%,较2000年提升了25.7%,传染病关注范围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63,P<0.01)。
  2、传染病问题各级预防目标设置覆盖程度:截至2017年底,在传染病问题各级预防目标设置覆盖程度方面,重庆一级、二级、三级预防目标设置覆盖程度分别达到78.8%、75.0%、40.4%,较2000年提升幅度分别为13.9%、75.0%、40.4%,传染病目标设置覆盖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54,P<0.05);天津一级、二级、三级预防目标设置覆盖程度分别达到84.6%、72.6%、34.6%,重庆与天津的比值分别为93.1%、103.3%、116.8%,天津传染病目标设置覆盖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54,P<0.05)。
  3、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截至2017年底,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方面,重庆一级、二级、三级预防敏感且定量目标的问题占比分别提高到2017年69.2%、28.8%和25.0%,提升幅度分别为69.2%、28.8%和25.0%,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54,P<0.05),天津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54,P<0.05)。
  4、传染病问题防制目标设置的适宜程度:截至2017年底,传染病问题防制目标设置的适宜程度方面,重庆由2000年22.8%提高到2017年45.7%,提升幅度为100%,传染病问题防制目标设置的适宜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74,P<0.05);天津由2000年21.9%提高到2017年41.0%,提升幅度为87.2%,传染病问题防制目标设置的适宜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06,P<0.05)。
  结论:重庆和天津两地高度重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以政府为主导的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工作整体情况较好,政府把控传染病防制步入连续化、常规化的正轨之中。两地关注传染病问题范围较为广泛,各级预防目标设置覆盖程度、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较好,但仍有部分薄弱环节需要完善,如二级、三级预防目标设置程度较低,敏感且定量目标覆盖不够全面,传染病防制目标的适宜程度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在今后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政府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保障公众健康,为我国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伴随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规模不断壮大,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地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要求。同时新医疗改革相关指导的出台,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发展,才能够提升公立医院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够使公立医院既能够发挥自身公益性的身份定位,又能够兼顾市场经济的最大化利益原则。  本文是基于S
学位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相关问题日益严峻。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质量问题掩盖于数量问题之下,未引起足够重视。另外,打造劳务品牌,实现就业转移作为农村劳务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实现劳务对接扶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致力于从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就业相关理论出发,并结合品牌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对“天镇保姆”的就业质量展开分析,并
近年来,医闹纠纷事件屡见不鲜,且愈演越烈,医患双方关系日趋紧张。对医患关系如何健康发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也逐渐成为医院的重点事项工作之一。因对医患关系管理不善而引发的其他在健康管理发展过程产生的突出问题,又反过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健康构建。因此,对医患关系问题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不断提高各级医院医患管理服务能力,建立和谐的全院医患关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学位
【目的】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其工作投入状况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安全。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与专家咨询法确定工作要求-资源影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投入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实证调查、统计学分析等步骤,检验得出各因素影响工作投入的力度和路径系数,确立最终影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投入的数理模型。基于关键影响因素从多维度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不断增加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过程中的积极体验,为
近年来,医疗纠纷愈演愈烈,医患冲突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医院正常医疗秩序,还给医务人员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实践证明,医疗责任保险在分散医务人员执业风险、降低医疗纠纷处理成本和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重庆市在借鉴“宁波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探索实施医疗责任保险,为全市医疗纠纷的处理和医患关系的改善增加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本文以实证研究为视角,通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有30余年,加之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剧,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以及家庭功能的弱化,相比多子女家庭,“四二一”家庭特有的唯一性与不可替代性使其照护功能显得尤为脆弱,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俨然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话题。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期无法逆转的新常态,亦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面对只有一个孩子的事实,传统的养老模式很难具备家庭养老基础,故
研究目的:  2015年全国正式实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改革。本研究旨在调查“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3年学制内保证33个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前提下,其作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我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规范和改进,以期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管理策略。  
学位
研究目的:通过对绩效考核相关理论研究,掌握Z医院胃肠外科绩效考核经验和不足,尝试建立一套适合该科室实际情况、具有一定导向性的医师个人绩效考核体系,丰富外科医师个人绩效考核的内容;探寻更适合该科室的绩效考核模式与方法,从而为我国三级公立医院医师个人绩效考核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利用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查阅与医师绩效考核相关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明确医师个人绩效考核的内
学位
目的:在了解城口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A医院基本情况基础上,通过调查A医院远程医疗开展情况以及医患双方对远程医疗的使用意愿、利用和评价情况,了解A医院远程医疗开展历程、开展科目、开展数量、取得成效、面临问题,研究和发现贫困地区远程医疗发展的经验和不足,进而为贫困地区远程医疗的发展提出建议。  方法:在阅读文献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使用配额抽样抽取调查对
学位
研究目的:  儿童属于弱势群体,其生理和心理处于发育阶段具有特殊性,儿童参加临床试验面临的风险远高于成人。充分保护儿童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是伦理审查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某三甲专科儿童医院的儿童临床试验展开实证调查,了解目前儿童临床试验项目的现状,分析儿童临床试验存在的伦理问题,结合国内外的伦理规范准则或指南,探讨出提高儿童临床试验伦理质量的建议,完善儿童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的细则,进而促进儿童临床试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