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传染病从古至今便是阻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不仅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国家社会的经济水平,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医疗水平的进步,许多曾经在历史上造成巨大恐慌的恶性传染病已逐渐被现在医学所解决,但是近些年来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加上某些人类滥吃野生动物的习惯,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003年SARS爆发,2019年末2020年初爆发并全球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案例均说明了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事业,仍然是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必须面对的难题,因此传染病的防制是否科学有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国家社会发展意义重大。适宜的传染病防制体系应针对每个应关注的传染病问题设置防制目标,本文立足于重庆市、天津市政府在传染病领域主导的防控工作,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分析当前政策下政府及相关机构在传染病领域进行防制目标设置的现状,为两地传染病领域防控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建议与对策,并对其他地区以及其他公共卫生领域开展防控治疗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及理论参考。
方法:本文以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作为指导性研究方法,横向层面上选取重庆、天津两个直辖市作为比较对象,纵向层面以2000-2017年为时间节点将两地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情况进行对比,应用规范分析法,明确了两地传染病防制工作的优势与待完善之处。系统地收集重庆、天津两地政府及相关机构从2000-2017年公开的所有与传染病领域相关的政策文件、法律规定和制度等,根据被关注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问题的目标设置情况,来分析两地传染病领域防制目标的设置情况。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传染病防治目标的设置情况的变化对传染病发病率的影响。
资料来源资源来源包括政策与文献资料和健康结果资料两部分,其中政策与文献资料包括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公开发布的文件集,包括规划、实施方案、规范、指南、计划等;第二类是研究文献;第三类是公开发布的信息资料,包括报告、新闻、白皮书等。本文中所使用的健康结果资料是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来源于重庆和天津两地统计年鉴、卫生统计年鉴以及政府统计公报的统计资料
结果:本文依据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从“结构-过程-结果”的角度对重庆和天津两地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情况现状进行了评价。
1、传染病问题的关注范围:截至2017年底,在传染病领域应关注的52个问题中,重庆关注了其中的41个传染病问题,关注范围达到78.8%,较2000年提升了13.9%,传染病关注范围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61,P<0.01);天津关注了其中的44个传染病问题,关注范围达到84.6%,较2000年提升了25.7%,传染病关注范围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63,P<0.01)。
2、传染病问题各级预防目标设置覆盖程度:截至2017年底,在传染病问题各级预防目标设置覆盖程度方面,重庆一级、二级、三级预防目标设置覆盖程度分别达到78.8%、75.0%、40.4%,较2000年提升幅度分别为13.9%、75.0%、40.4%,传染病目标设置覆盖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54,P<0.05);天津一级、二级、三级预防目标设置覆盖程度分别达到84.6%、72.6%、34.6%,重庆与天津的比值分别为93.1%、103.3%、116.8%,天津传染病目标设置覆盖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54,P<0.05)。
3、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截至2017年底,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方面,重庆一级、二级、三级预防敏感且定量目标的问题占比分别提高到2017年69.2%、28.8%和25.0%,提升幅度分别为69.2%、28.8%和25.0%,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54,P<0.05),天津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54,P<0.05)。
4、传染病问题防制目标设置的适宜程度:截至2017年底,传染病问题防制目标设置的适宜程度方面,重庆由2000年22.8%提高到2017年45.7%,提升幅度为100%,传染病问题防制目标设置的适宜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74,P<0.05);天津由2000年21.9%提高到2017年41.0%,提升幅度为87.2%,传染病问题防制目标设置的适宜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06,P<0.05)。
结论:重庆和天津两地高度重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以政府为主导的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工作整体情况较好,政府把控传染病防制步入连续化、常规化的正轨之中。两地关注传染病问题范围较为广泛,各级预防目标设置覆盖程度、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较好,但仍有部分薄弱环节需要完善,如二级、三级预防目标设置程度较低,敏感且定量目标覆盖不够全面,传染病防制目标的适宜程度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在今后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政府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保障公众健康,为我国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努力奋斗。
2003年SARS爆发,2019年末2020年初爆发并全球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案例均说明了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事业,仍然是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必须面对的难题,因此传染病的防制是否科学有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国家社会发展意义重大。适宜的传染病防制体系应针对每个应关注的传染病问题设置防制目标,本文立足于重庆市、天津市政府在传染病领域主导的防控工作,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分析当前政策下政府及相关机构在传染病领域进行防制目标设置的现状,为两地传染病领域防控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建议与对策,并对其他地区以及其他公共卫生领域开展防控治疗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及理论参考。
方法:本文以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作为指导性研究方法,横向层面上选取重庆、天津两个直辖市作为比较对象,纵向层面以2000-2017年为时间节点将两地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情况进行对比,应用规范分析法,明确了两地传染病防制工作的优势与待完善之处。系统地收集重庆、天津两地政府及相关机构从2000-2017年公开的所有与传染病领域相关的政策文件、法律规定和制度等,根据被关注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问题的目标设置情况,来分析两地传染病领域防制目标的设置情况。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传染病防治目标的设置情况的变化对传染病发病率的影响。
资料来源资源来源包括政策与文献资料和健康结果资料两部分,其中政策与文献资料包括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公开发布的文件集,包括规划、实施方案、规范、指南、计划等;第二类是研究文献;第三类是公开发布的信息资料,包括报告、新闻、白皮书等。本文中所使用的健康结果资料是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来源于重庆和天津两地统计年鉴、卫生统计年鉴以及政府统计公报的统计资料
结果:本文依据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从“结构-过程-结果”的角度对重庆和天津两地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情况现状进行了评价。
1、传染病问题的关注范围:截至2017年底,在传染病领域应关注的52个问题中,重庆关注了其中的41个传染病问题,关注范围达到78.8%,较2000年提升了13.9%,传染病关注范围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61,P<0.01);天津关注了其中的44个传染病问题,关注范围达到84.6%,较2000年提升了25.7%,传染病关注范围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63,P<0.01)。
2、传染病问题各级预防目标设置覆盖程度:截至2017年底,在传染病问题各级预防目标设置覆盖程度方面,重庆一级、二级、三级预防目标设置覆盖程度分别达到78.8%、75.0%、40.4%,较2000年提升幅度分别为13.9%、75.0%、40.4%,传染病目标设置覆盖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54,P<0.05);天津一级、二级、三级预防目标设置覆盖程度分别达到84.6%、72.6%、34.6%,重庆与天津的比值分别为93.1%、103.3%、116.8%,天津传染病目标设置覆盖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54,P<0.05)。
3、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截至2017年底,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方面,重庆一级、二级、三级预防敏感且定量目标的问题占比分别提高到2017年69.2%、28.8%和25.0%,提升幅度分别为69.2%、28.8%和25.0%,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54,P<0.05),天津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54,P<0.05)。
4、传染病问题防制目标设置的适宜程度:截至2017年底,传染病问题防制目标设置的适宜程度方面,重庆由2000年22.8%提高到2017年45.7%,提升幅度为100%,传染病问题防制目标设置的适宜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74,P<0.05);天津由2000年21.9%提高到2017年41.0%,提升幅度为87.2%,传染病问题防制目标设置的适宜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06,P<0.05)。
结论:重庆和天津两地高度重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以政府为主导的传染病防制目标设置工作整体情况较好,政府把控传染病防制步入连续化、常规化的正轨之中。两地关注传染病问题范围较为广泛,各级预防目标设置覆盖程度、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较好,但仍有部分薄弱环节需要完善,如二级、三级预防目标设置程度较低,敏感且定量目标覆盖不够全面,传染病防制目标的适宜程度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在今后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政府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保障公众健康,为我国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