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杂种优势普遍存在于各种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中,小麦与其它农作物一样,也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因此杂交小麦的研究应用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杂交小麦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目前仍未走向大规模生产,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小麦的种子繁殖系数低。多子房性状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特殊性状:小花内有2-3个雌蕊、3个雄蕊,结实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杂种优势普遍存在于各种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中,小麦与其它农作物一样,也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因此杂交小麦的研究应用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杂交小麦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目前仍未走向大规模生产,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小麦的种子繁殖系数低。多子房性状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特殊性状:小花内有2-3个雌蕊、3个雄蕊,结实比较稳定,具有明显的多粒性状。多子房性状可有效提高小麦的繁殖系数,在提高小麦杂交种繁育制种效益方面具有巨大
其他文献
各种农作物秸秆与人、畜粪便等投入沼气池内经密封发酵后的残余物统称为沼肥。沼肥中所含养分全面,腐殖酸等有机物质的含量丰富,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以及改良土壤理化性状都有积极作用,是重要的优质有机肥资源,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率及再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一直是农业发展的重点。为了揭示沼肥的施用在循环农业中再利用时对土壤养分及棉花和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区域施肥措施改
本研究在渭北旱塬旱作农田微集水种植模式下,通过设置不同的垄沟覆盖方式,系统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养分及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完善半湿润区微集水种植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两年定位试验取得了以下初步结论:1.对小麦生育期内不同处理2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变化分析表明,微集水技术在拔节期前可以明显改善0~40cm土层内的水分状况,在小麦生长后期可使作物更有效地利用深层土壤水分。两年内垄
本研究从黄淮海地区3省11个地区采集到300株大豆根瘤菌,应用IGS、ERIC-PCR技术对其进行初步分型。根据菌株的分子遗传类型、地理位置和宿主品种等情况,选取具有的代表性的菌株各二十余株和七株参比菌株,采用蛭石、土壤两步法从中筛选出分别与阜豆9765和中黄13相匹配的高效菌株。并且采用土壤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结合的方法对其应用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如下:在蛭石筛选结果显示,大部分菌株均能促进
玉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主要负责玉米籽粒中支链淀粉的合成。玉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具有多种同工酶,每种同工酶对于支链淀粉的合成都具有特殊的作用。本研究选取玉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的同工酶SSⅠ、SSⅡb与SSⅢ为研究对象,解析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子。我们建立了一个高支链玉米“垦粘一号”全籽粒cDNA文库。以SSⅠ、SSⅡb与SSⅢ保守结构域为诱饵,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体内筛选高支链玉米全籽粒
杂种优势具有强大的增产潜力,被视作增加粮食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的重要途径。油菜是杂种优势明显的作物,我国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取得了被国际上认可的成就。通过“三系”法、“两系”法选育出的杂交种已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中,培育优良的恢复系是杂交育种的一项重要工作。杂种优势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恢复系恢复能力的强弱。与育性恢复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的获得,可以在苗期鉴定恢复株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大大缩短了选育时间
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为豆科锦鸡儿属多年生饲用灌木,多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蒙古、西伯利亚也有分布。因其耐干旱、低温、能抗风沙,再生力强,耐瘠薄等特性而成为我国东北、西北地区良好的饲用灌木和生态保护先锋植物,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本研究所用材料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种质资源研究室提供的10个内蒙古中东部野生小叶锦
测试了11个茶树品种三大类群根际微生物的的数量,分析了其与茶树品种、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具体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茶树根际微生物的差异性及变化趋势。槠叶齐12号夏季微生物的总量的含量最高(1.606×107个/克干土),秋季白毫早最高(9.88×106个/克干土),除了龙井长叶、槠叶齐12号和浙农113根际微生物总量在秋季的数量低于夏季,其它的品种根际微生物在秋季的总量都高于夏季。夏季根际真菌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建立高效、稳定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而良好的受体及植株再生体系是转化的重要前提。本试验对自交系综3、综31、连87、齐319、H04-36、旱21、Mo17以及连87与综3、综31、H04-36和齐319的杂交F1的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愈伤组织培养受基因型的限制,也受培养基和诱导激素的影响;综31×连
麦醇溶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40 %~50%,决定着面筋的延展性,其中,γ-醇溶蛋白占其总量30%。目前,大多数人认为γ-醇溶蛋白对小麦面粉品质即有正向作用又有负向作用,没有较为一致的论断。此外,对于γ-醇溶蛋白功能的研究主要基于蛋白质亚基频率的统计推断,这种方法对确定单个γ-醇溶蛋白亚基品质效应还不太准确。20世纪80年代末期,澳大利亚等国开始使用体外微量配粉方法检测麦类贮藏蛋白的功能,他们将外源蛋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黄色素(YP)含量是影响小麦面粉白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小麦是陕西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生产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本研究利用功能标记PPO16、PPO18、PPO29、YP7A、YP7A-2、YP7B-1、YP7B-2、YP7B-3,对184份陕西小麦品种(系)籽粒内控制PPO活性(Ppo-A1和Ppo-B1位点)和YP含量(Psy-A1和Psy-A1)主效基因位点的等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