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应用的困境及策略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国开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化“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校本课程开发应运而生。我国中小学开始逐渐摆脱长期的国家单一课程体制,拥有更多的课程决策权。国家、地方和学校在“三级课程”的管理模式下,各司其责,逐渐改变了高度集中的教育现状。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进行课程改革意味着教材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因此,校本课程的实施为实践校本教材提供了契机和平台。校本教材是以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出发点,以本校教师为开发和实践的主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旨在张扬学生个性,给与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校本教材的应用,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同国家统编教材相比,校本教材更具个性化,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校本教材是国家统编教材的补充,将弥补统编教材的不足。我们不仅要开发校本教材,而且要将校本教材用于实践。学者及一线教师对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更为重要的应用层面的研究却值得关注。因此,有必要对校本教材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步深化课程改革,以更利于校本教材在我国中小学的推广。本研究有六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部分。讲述研究缘起,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阅读和研究,确定研究对象,发现研究过程中的局限,明确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对校本教材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梳理本文研究所用到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等相关概念。并通过与校本课程、统编教材、乡土教材比较,更加明确校本教材的内涵和外延。第三部分阐述校本教材应用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通过对国内外背景的介绍,指出校本教材应用的意义,因现状的驱使有必要对校本教材应用的困境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通过对校本教材应用现状的分析,指出校本教材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对这些困境进行分析。本部分通过调查教师、学生、教材及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环境等影响校本教材应用的因素,指出校本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开发与应用的脱节问题、编制的预期效果与现实使用的落差问题、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共用的关系冲突问题等,并分析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第五部分在困境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校本教材应用的原则,制定应对困境的基本策略。校本教材的应用应在一定理念的指引下,坚持兴趣与知识并存、适应与发展兼顾、生活与教学相宜、差异与整体融合等原则。继而从准备、实施和评价三阶段提出应对校本教材应用于教学的困境的对策。第六部分结语。总结概括整篇论文,反思本次研究的得与失,并对未来予以展望。在以后的课程改革中将继续对校本教材进行研究,以期促进中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正>板块一:设计意图1.即将颁布的修订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设定为15个学习任务群之一,"整本书阅读"正式被纳入学校课程计划。2.整本书阅读具有动态性、综
本文从资源产出和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和环境治理四个方面构建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从产业链、科技智力支撑、资金供
本文运用企业战略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对甘肃省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甘肃中小企业应当通过重点集中战略、生存互补战
礼貌是普遍性现象但其具体内涵以及人们理解和评判礼貌的标准又与特定的文化紧密相连,如果不做任何变通,原文与原文化中的礼貌语言在译文与译语文化中可能与礼貌毫无关联。通
在推行历史教学改革的今天,怎样立足各地丰富的课程教育资源,编写校本教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作者在当前缺乏比较成熟的范本情况下,就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的具体实践
网络影评作为文艺批评的一种新形式,与传统影评相比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进入全媒体时代后,网络影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在原有基础上衍生出了新的特征,其中又以消费
本文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双重角度检视了甘肃省经济增长过程中遇到的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指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对甘肃省经济、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甘肃省
选取广东省为研究范围,将广东省内所划分的四个不同的经济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出口额作为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出口企业承受能力的代理变量,以2000年至2011年四个经济区
当前大国关系新格局随着世纪之交的临近,世界大国关系加速进行新一轮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各国从自身根本战略利益出发,重订外交配置,寻求最佳定位,构筑新的长期稳定的关系架构。中
多媒体子系统(IMS)是最初由3GPP制定的,用来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IP多媒体业务的通用体系结构,具有分布式、与接入无关、以及标准开放的业务控制接口等特点,被当前业界公认为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