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推进剂剩余量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受空间微重力(推进剂气液界面复杂、贮箱内液滴存在)、推进系统贮箱结构(贮箱结构为非规则形态,且贮箱内部存在其他设备)、载荷约束(测量设备重量轻)以及安全因素(不影响贮箱原有结构)的影响,已发展的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声共振方法作为一种新型非接触式、快速响应测量方法,对提高推进剂测量精度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分析了声共振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推进剂剩余量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受空间微重力(推进剂气液界面复杂、贮箱内液滴存在)、推进系统贮箱结构(贮箱结构为非规则形态,且贮箱内部存在其他设备)、载荷约束(测量设备重量轻)以及安全因素(不影响贮箱原有结构)的影响,已发展的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声共振方法作为一种新型非接触式、快速响应测量方法,对提高推进剂测量精度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分析了声共振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以贮箱声腔共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维共振理论模型,并围绕共振频率的影响因素开展分析,通过仿真手段与地面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理论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首先,针对原有Helmholtz共振模型不能建模非规则腔体结构的不足,构建了多段组合的声波传播一维模型。该模型将贮箱内声波传播过程划分为变截面扰动传播、平面波反射、半空间圆形声源振动等不同问题的组合,从而建立起一般性的共振模型控制矩阵。通过将理论模型与文献进行对比,发现当腔体体积足够大时,所建立的模型与传统模型吻合较好;当腔体体积减小时,传统模型与实验值存在较大差异。而本文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吻合实验数据。其次,基于COMSOL对部分实际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不同因素对共振频率的影响:针对微重力环境下可能存在液滴分布,分析了腔内和管内两种情况下的液滴不同位置、不同尺寸等因素对声腔共振的影响;针对贮箱形状因素,对比了半球腔与圆柱腔的共振频率差异;针对不规则连续液面,利用数学函数近似建模的方法模拟了液面形状,分析了不同参数的液面变形对共振的影响;针对贮箱液面晃动,对比了静态与动态液面下的共振频谱。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理论预测值,论文分析了上述工况对一维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球贮箱对共振频率有一定影响,但一维模型可通过设置合适的形状参数补偿此影响;气液分界面相比平液面变形程度越小,腔内液滴体积越小,其对共振频率影响程度越低;晃动等不稳定因素对一维模型无影响。最后,以理论及仿真结果验证为目标,设计了基于剪切不稳定的流激噪音的实验系统。实验中信号通过附着在贮箱外壁的传感器检测,并设计了虚拟仪器处理分析,该系统不需要在贮箱上添加额外部件,不破坏原有贮箱结构,且对系统的体积、载荷影响小。实验针对不同液体体积下的圆柱与非圆柱贮箱、腔内液滴轴向位置与体积、液体晃动因素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仿真分析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基本符合理论与仿真预期,证明了一维模型在贮箱共振频率预测方面的有效性。论文对声共振方法基本理论模型开展了深入的研究,通过仿真与实验对比,探讨了一维模型在贮箱共振频率预测方面的准确性,为应用于实际测量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其他文献
汞离子光钟频率的测量需要高精度的飞秒光梳和理论计算的跃迁参考频率。飞秒光梳的核心部件是锁模激光器,锁模光纤激光器作为一种可靠的脉冲源,一直以来备受研究者所关注,其具有稳定运行和紧凑性设计等优点,已成为科学、医学和工业领域中广泛使用的超快激光源。本文针对真实可饱和吸收体(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和伪可饱和吸收体(非线性光学环路镜、非线性放大环路镜和非线性偏振旋转)两类被动锁模机制的保偏光纤激光器,细致地
环行器以及隔离器等非互易器件广泛用于射频前端的发射接收之间的去耦、隔离,以此来减小同频自干扰,在某些通信系统中经常作为关键元件出现。传统的非互易器件通常采用铁氧体等磁性非互易材料实现,通过外加磁场偏置产生法拉第旋转效应从而实现非互易特性。然而铁氧体等磁性材料的制备工艺难以与传统的硅基集成电路工艺相兼容,因此环行器以及隔离器等非互易器件难以实现集成化。同时铁氧体等磁性材料的制备成本高,具有一定的污染
骨缺损使得骨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被移植的组织,因此希望通过骨组织工程来寻求能够替代传统骨移植的方法。构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一定机械强度和可降解的细胞支架是骨组织工程的一个研究目标。本文通过异源表达体系,得到了以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双糖链蛋白多糖(Biglycan,BGN)为基础构成的融合蛋白,通过溶胶-凝胶和模板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得
本文开展了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组织技术研究,以提升发动机燃烧效率和比冲性能为研究目标,主要包括性能评估方法、试验研究和数值仿真研究三部分。首先,建立一套适用于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性能评估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可行性。结合热力计算、试验中压强和流量测量,对加热器出口截面参数进行迭代求解,获得了加热器出口截面的实际参数,为燃烧室性能评估提供准确依据。结果表明:加热器总压损失一般达20%左右
当前,我军院校普遍实行学员队管理模式,学员在队干部的全面领导下完成大学所有的学习、训练与其它相关工作。除了传统的权力性领导力以外,队干部的非权力性领导力也变得日趋重要,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过了权力性领导力对学员的影响。因此,队干部的非权力性领导力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针对队干部非权力性领导力的特点,结合前人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概括出一系列可用于评价非权力性领导力的指标要素;使用向
随着不同燃烧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推广,许多曾经由于技术原因而没有被高效清洁利用的低热值气体重新被大众所留意。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因其可拓展贫燃极限、较高的处理效率及低排放等特点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处理低热值气体的燃烧方式。本文提出采用自行设计的多孔介质燃烧器,将低热值乙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研究。在试验研究过程中通过改变当量比、预混气体流速以及稀释比探究不同变量对低热值气体燃烧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高功率超快脉冲激光一直是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耗散孤子共振作为一种理论上能量可以无限增大的方形脉冲,在形成机制上有望突破传统脉冲的能量限制。当前耗散孤子共振在功率等指标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旨在探究耗散孤子共振脉冲的演化特性以提高其峰值功率,并开展初步的应用研究。研究内容如下:一、构建八字形锁模激光器仿真模型,借助脉冲特性在泵浦功率参数下的空间分布理解脉冲形成过程。发现非对称耦合比下耗散孤子共振
随着发动机使用温度的不断提升,对热端金属部件耐温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且发动机电磁散射特性强,提升其耐温性与雷达吸波性能成为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在金属部件上制备厚热障涂层,能提高金属耐温性能,还可以为高温吸波涂层提供介质基底,对发动机综合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8YSZ-Al2O3复合厚涂层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复合厚涂层力学与电学性能的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索其抗热震失效机理,为后续
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是一种空间滤波器,其是具有吸波和滤波的效果的多层复合周期结构。除了在降低雷达或者目标RCS上有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FSS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是针对应用于雷达中的高选择性频率表面和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频带/宽带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研究。本文首先依据FSS相关论文和研究现状,总结了等效电路在FSS
火焰的化学发光具有自发性的特点,与燃烧过程有着直接联系,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化学发光燃烧诊断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的研究多停留在发光强度对火焰特性的定性表征阶段,不利于真正利用化学发光对燃烧过程进行测量分析。因此,实现化学发光的定量测量,进而建立化学发光与燃烧特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基于标准光源的化学发光定量测量方法,并通过甲烷-空气射流扩散火焰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