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Mst3b、GAP-43以及第二信使cAMP表达的变化,来探讨Mst3b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开辟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健康成年的雄性SD大鼠119只,7只作为正常对照(A组),其余112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8只:1、假手术组(B组),2、单纯脊髓损伤组(C组):造模后不给予任何干预,3、肌苷治疗组(D组),造模后于右后肢肌注肌苷注射液,5mg/kg/1次/日;4、6-TG抑制组(E组),造模后用2mg/ml的6-TG灌胃1ml/1次/日。造模后分别于3d、7d、14d、28d对各组大鼠进行BBB功能评分,A组一次性取材,B、C、D、E组分别于造模后3d、7d、14d、28d取材,每组每个时间点7只,四只用于制作免疫组化切片,测定Mst3b和GAP-43。3只制成组织匀浆,用ELISA法测定cAMP。所得数据用Windows for 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建库,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结果1、Mst3b、GAP-43在正常成年大鼠(A组)脊髓中未见表达,假手术组(B组)脊髓中极少表达,脊髓半横切损伤后的单纯损伤(C)组、肌苷治疗(D)组和6-TG抑制(E)组脊髓中Mst3b、GAP-43的表达明显(P<0.01),并且均随着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点而变化(P<0.01),Mst3b于伤后3d表达开始增加,7d后表达达到高峰,14d后逐渐降低,而GAP-43表达于伤后3d开始增加,14d达到高峰,28d开始降低,且Mst3b与GAP-43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804,P<0.01。2、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左后肢BBB评分为21分;模型组大鼠术后左后肢BBB评分均为0分,以后逐渐增加,且大鼠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与Mst3b、GAP-43的表达趋势相符:Mst3b与GAP-43表达较高的肌苷治疗组(D组)大鼠的左后肢的功能恢复得也较好,而Mst3b与GAP-43表达较低的6-TG抑制组(E组)大鼠的左后肢的功能恢复得也较差;3、模型组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cAMP的表达均于脊髓损伤后3d即升至高峰,14d后开始下降,肌苷和6-TG对cAMP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可以促进和抑制Mst3b的表达。进而促进和抑制GAP-43的表达。结论1、Mst3b,GAP-43在大鼠正常脊髓组织中无表达,在损伤脊髓组织中表达明显,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关系,提示Mst3b、GAP-43可能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cAMP在脊髓损伤后很快升高,随着脊髓的修复又逐渐趋于正常,说明cAMP可能也参与了脊髓损伤的修复过程,且cAMP有可能是Mst3b的上游调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