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云南省文山州麻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云南省文山州麻风的临床特点及患者死亡相关因素,为本省麻风的防治、控制麻风流行状况、降低麻风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云南省文山州麻风患者的查找及搜集,进行皮损组织病理、组织液涂片等相关检查,最终确诊。整理了云南省文山州1986~2015年新复发麻风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用Exce12019建立数据库初步分析,应用SPSS22.0统计分析麻风患者死亡相关因素。[结果]1.流行病学特征:云南省文山州1986~2015年间共有3376例麻风患者,其中死亡916例,占总人数的27.1%;死亡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1;初发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90.8%;死亡患者中93.2%为农民、83.6%已婚;死亡患者中民族分布与当地人群民族分布一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死亡患者中汉族占28.1%,彝族占12.4%,苗族占23.7%,壮族占34.8%,其他民族占1.0%;死亡患者中以较低文化程度的人群为主,其中59.1%为文盲及半文盲,40.7%为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仅2.2%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死亡患者的发现方式以自报(252人)和皮肤科门诊(180人)为主,占总死亡人数的47.2%;死亡患者中以砚山县人群最多,占36.4%,其次为文山县(18.8%)、广南县(18.7%)、丘北县(7.2%)、西畴县(6.2%)、马关县(6.1%)、富宁县(4.4%)、麻栗坡县(2.2%);死亡患者的发病年龄(38.5±18.1岁)大于存活者的发病年龄(32.0±13.8岁),死亡患者主要以青壮年(11~50岁)发病的人群为主(共占70.3%),其中11~30岁之间发病人群占35.9%,31~50之间发病人群占34.4%;1986~1997年发病的麻风死亡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66.8%,1998~2001年间发病的麻风死亡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1 9.2%,2002~2015年间发病的死亡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14.0%,随着年代的推进,死亡人数减少;平均死亡年龄为47.0±20.32.临床特征:死亡患者中少菌型465人(50.8%),451人为多菌型(49.2%);畸残患者的死亡率31.2%高于无畸残患者死亡率25.8%,且死亡患者中29.1%有不同程度的畸残;死亡患者中72.1%人的延误诊断病期≤24个月,27.9%的患者延误诊断期>24个月;死亡患者中49.2%查菌阳性,50.8%为查菌阴性。3.死亡相关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不同初发及复发情况、不同职业、不同婚姻状态、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区、不同延误诊断病期、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发现方式、不同发病年龄、不同发病年代、不同细菌量、是否畸残的死亡率不同。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提示:发病年龄(31~50岁、51~70岁、71岁以上)、地区分布(广南县、麻栗坡县、文山县、西畴县、砚山县)、发现方式(线索调查、疫点检查)为麻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11~30岁)、详细住址(马关县、丘北县)、发病年代、发现方式(自报、互报、线索调查、接触者检查、疫点检查、皮肤科门诊)为麻风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麻风患者的死亡与发病年龄、发病年代、地区分布可能有关。发病年龄大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和人群一般生存规律一致。年代较久远时期发病的患者死亡率高。居住在较为偏远的西北部山区的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因此在文山州西北部山区加强线索调查、疫点检查,提高检出率,提高流行地区人群对麻风的正确认识,能够减少麻风患者死亡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