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成人型多囊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与证候分布的相关性,探讨本病合并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因素以及本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防治成人型多囊肾病提供理论依据,发挥中医药治疗该病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成人型多囊肾病的临床资料,比较肾功能正常与肾功能下降、合并与无合并高血压、合并与无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各临床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成人型多囊肾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下降、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辨证分型标准,根据具体症脉、舌象,结合临床经验,对所收集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分析成人型多囊肾病中医证候分布及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单纯性肾囊肿为对照组,比较成人型多囊肾病与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特征。结果:1.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200例成人型多囊肾病例。男女比例约0.89:1。平均年龄是46.69±13.60岁。30岁至60岁之间占75.0%。男女年龄构成无差异。肾功能下降者109例(54.5%),其中合并CKD3期或以上有78例(39.0%);合并高血压者126例(63.0%);合并泌尿系结石者135例(67.5%);合并高尿酸血症者95例(47.5%);合并贫血者94例(47.0%);合并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者35例(17.5%),合并单纯血尿者12例(6.0%)。2.中医诊断及证候分布结果:本组200例患者中医诊断最多者为腰痛71例(35.5%),其次依次是慢性肾衰45例(22.5%),其他(如积证等)41例(20.5%),淋证19例(9.5%),尿血14例(7.0%),尿浊6例(3.0%),水肿4例(2.0%)。辨证分型方面,均表现为本虚证及标实证兼夹,以气阴两虚,湿热瘀阻证最常见。本虚证中,气阴两虚证109例(54.5%),脾肾气虚证51例(25.5%),肝肾阴虚证24例(12.0%),脾肾阳虚证16例(8.0%)。标实证中,湿热瘀阻证158例(79.0%),血瘀证22例(11.0%),湿浊瘀阻证20例(10.0%)。3.相关性分析结果:(1)肾功能与临床各指标相关性: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肾功能下降组患者年龄较大,收缩压、血尿素氮、血尿酸、甘油三酯水平较高,血红蛋白水平较低,囊肿较大,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的发生率也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成人型多囊肾病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大于30岁,较大囊肿、高尿酸血症、高血压。(2)高血压与临床各指标相关性:与成人型多囊肾病无合并高血压患者相比,成人型多囊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年龄较大,肾功能损害较重,血尿酸水平较高,血红蛋白水平较低,囊肿较大。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成人型多囊肾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是肾功能下降。(3)高尿酸血症与临床各指标相关性:与成人型多囊肾无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相比,成人型多囊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年龄较大,血压、甘油三酯水平较高,肾功能损害较重,血红蛋白水平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肾功能下降是成人型多囊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4)中医证候分布与临床各指标相关性:本虚证各组中,脾肾阳虚组年龄最大,肾功能受损最重,血尿酸水平最高,血红蛋白水平最低。而气阴两虚组年龄最小,血尿酸水平最低。肝肾阴虚证组肾功能受损最轻。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发生率方面,脾肾阳虚证组最高。高血压发生率方面,脾肾气虚证组最高。标实证各组中,湿浊瘀阻证组年龄最大,肾功能受损最重,血红蛋白水平最低。湿热瘀阻证组年龄最小,肾功能受损最轻。湿浊瘀阻证组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发生率最高。4.成人型多囊肾病与单纯性肾囊肿比较结果:与单纯性肾囊肿相比,成人型多囊肾病患者年龄较小,男性患者比例较少,囊肿较大,有较高的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血脂及血红蛋白水平较低,高血压、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成人型多囊肾病临床表现繁多。年龄>30岁、较大囊肿、高尿酸血症及高血压是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均与肾功能下降相关。气阴两虚、湿热瘀阻证为最常见中医证型,年龄、肾功能、血尿酸、血红蛋白对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影响。成人型多囊肾病与单纯性肾囊肿在性别组成、血脂、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红蛋白、高血压和泌尿系结石发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