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蒽醌萜类化合物,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凝结和血管舒张,保持血液畅通,可预防癌症的发生及发展,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脂的防治作用。有研究显示白藜芦醇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即可促进癌细胞凋亡或抑制癌细胞生长。到目前为止已有白藜芦醇对人的肝癌、乳腺癌、膀胱癌等癌细胞抑制作用的报道,但白藜芦醇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影响至今未见报道。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肿瘤,通过粘膜下和纤维组织向肿瘤周围逐渐而广泛地播散,同时它又沿神经逐渐扩展,因此,局部复发率较高,尤其是外科切缘阳性者。多次复发常远处转移。死亡主要原因是局部破坏或远处转移。肿瘤发展慢,即使复发亦可带瘤生存多年。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必要寻找一种方法来治疗此病。本实验拟观察白藜芦醇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的抑制作用。材料和方法:1材料:高转移ACC-M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提供;白藜芦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2方法:(1)细胞培养:采用RPMI1640培养基加入10%胎牛血清和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μg/ml),接种于50ml培养瓶中,于37℃、5%CO2恒温箱内饱和湿度培养,24~48小时传1代,以0.04%二乙胺四乙酸二钠(EDTA)和0.25%胰蛋白酶(1:1)混合液消化传代。(2)药液配制:用电子天平称量20mg白藜芦醇,然后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制备成20mg/ml的储存液待用,使用前用培养液稀释(DMSO浓度低于0.001%,对细胞无影响)。(3)MTT比色试验: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制成5×104·ml-1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每孔100μl,培养24h后,加入白藜芦醇100μl,使终浓度分别为12.5、25、50、100和200μmol/L,设对照组(不加药),每组6个复孔。继续培养24、48、72h后,每孔加入5g/L的MTT溶液20μl,再培养4h后小心吸去全部上清液,然后每孔加入200μl二甲基亚砜,振荡摇匀,使结晶充分溶解,置酶标仪上测各孔吸光度值(A),按公式:抑制率=(1-用药组平均A值/对照组平均A值)×100%计算生长抑制率。(4)倒置显微镜观察:观察细胞在50ml培养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培养时间的生存状况。(5)光镜观察: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孔中放置盖玻片,爬片成功后加入空白或含药培养基,培养不同时间后,Giemsa染色,光镜观察细胞核的形态。(6)细胞凋亡的检测:用空白培养基、不同浓度的含药培养基处理或相同浓度含药培养基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后,Annexin-V-FITC和PI双标记活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应用SNK-q检验、相关分析、u检验对吸光度值、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MTT比色:白藜芦醇(100μmol/L以上)对ACC-M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最高抑制率在200μmol/L作用72小时可达96.1%。2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72小时时与其他各组的OD值有着显著的差别,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增殖抑制性;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对ACC-M细胞系的抑制效果并无明显的升高。2倒置显微镜观察:对照组细胞细胞生长良好,形态不规则,致密排列成单层,胞质胞浆丰富,细胞核呈圆形位于近中央,各细胞间排列紧密,可见细胞分裂增殖现象。用药组细胞细胞生长减慢,可见细胞变少变小、细胞核深染变黑、胞质胞浆浓缩,各细胞间连接松懈,尤其是200μmol/L作用72小时组观察见细胞部分脱落,悬浮于培养液中,细胞生长几乎停滞不前,细胞明显皱缩,胞内颗粒增多、胞核胞浆不分,其余各用药组与时间组和上述情况相同只是没有200μmol/L作用72小时组表现显著。3光镜观察:对照组细胞在不同倍数下观察可见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细胞膜完整,细胞浆丰富,核浆比大,细胞核圆而大,可见多个核仁。用药组细胞可见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膜不完整甚至破裂,胞浆外泄,细胞核变小,核浆比变小,核仁减少,染色质浓缩,核深染,核碎裂破坏,染色质浓缩、聚集核膜周边,表现出细胞凋亡的现象。4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细胞属于自然凋亡,用药组细胞凋亡率随浓度增大而升高、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且在100μmol/L浓度以上时凋亡率明显升高,各时间组和浓度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增殖抑制性;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对ACC-M细胞系的抑制效果并无明显的升高,有待继续研究。而对ACC-M细胞系凋亡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