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靶向定位治疗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靶向定位的载体目前主要有抗体载体、配体载体、活性多肽载体等,定位原理都是基于生物学特性进行组织的,每一种载体对药物定向带有很大的选择性,都只针对特定的肿瘤治疗有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的科学价值越来越重要,其应用前景已被人们广泛认识。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纳米医学。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定位治疗系统。并对可被定位于肿瘤部位治疗肿瘤的药物载体——顺磁放射性纳米铁核素,及其制备方法,和纳米粒子在人体血流中的受力情况、在外磁场作用下的聚集情况进行了论述。纳米铁核素的制备是采用羰基法制备纳米铁,然后通过脉冲中子反应堆辐照纳米铁得到顺磁纳米铁核素。结果:放射性核素—纳米铁的平均粒径<100nm,具有超顺磁性、放射性活度和较好的磁导向功能,可有效定位于靶区。当有外加磁场时,纳米铁粒子不仅受到血流中三种力的作用,还有磁场力的作用,而这个力在将纳米铁粒子聚集到病灶部位时起到关键作用,决定了纳米粒子的聚集状况。通过将血流动力、血液粘滞力、重力以及磁场力的矢量合成,分析出纳米粒子在血管中的运动状态,通过使用MathCAD和ANSYS软件的模拟实验,证明纳米铁粒子在血液中能有效的聚集到所需定位的病灶部位,达到有效的靶向治疗目的。将纳米铁有效地定位到病灶部位,关键是要在病灶部位形成一个强磁场区域,达到纳米铁汇集的条件。针对上述难点,本文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介绍了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磁场定位靶向治疗肿瘤的可行性,并建立了三维旋转磁场定位治疗肿瘤的理论。(2)利用MathCAD软件计算各种条件下磁场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应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磁场模拟。(3)纳米铁粒子在血流中(层流状态下)所受到的力主要是血流动力和血液粘滞力以及自身重力,通过分析血液的组成和性质、血液粘滞度、血管中的血流速度,推导出几种力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模型。(4)计算三维旋转磁场所需参数,建立模型,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所得结果。三维旋转磁场的模拟结果以及原理机的实际试验结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三维旋转磁场定位治疗仪投入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