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语歌诗与汉语歌诗的声调与音程关系比较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45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的教学和研究中,诗歌的意义,特别是古代诗歌,基本都是从文字表面的意义来进行解释的,这样单纯地从文本层面去理解原本配乐而歌的诗往往是不够的,必须从诗的活态“歌诗”入手,才有可能在诗歌的意义机制方面获得较为完善的认识。歌诗是一个语言、音乐、文学的综合体,进行歌诗的研究至少对这三门学科的发展和繁荣有所裨益。文学的语言首先在形式上区别于日常话语,文学的特殊意义在这种形式的改变中诞生,弄清楚文学的形式对于文学意义的阐发会有极大的帮助。歌诗的形式包含着语言形式的改变和音乐形式的加载,因此,语言和音乐的关系成为对歌诗进行形式研究的第一步。综合以往的研究来看,语言学界基本放弃了与音乐的勾连,文学界一直都在强调音乐的重要性,却很少深入具体的关系中探讨,音乐学界在此方面则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论述。语音的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与音乐的要素:旋律、节奏、时值、风格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获得这种直观感受。就声调语言的歌诗来说,弄清声调与音程的关系,对于阐释歌诗的涵义有重要作用。歌诗的音乐首先要能保证语言的意义得以传达,否则歌诗的文辞便失去了效用,因而在声调与音程的关系中,辨义关系是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关系。汉语的声调是典型的旋律型声调,“依字行腔”是汉语各种形式的歌诗所共同遵循的原则,古今论著对这一原则都有大量的描述。这一原则的严格程度,也正是各形式歌诗之间的区别所在。戏曲讲究吐字发声,民歌讲究曲随词唱,都追求“字正”的效果,但腔音的大量运用和旋律的重要性,使得戏曲和民歌中会采用“补正”的手法,一定程度上允许出字时音程不与声调相关联。吟诵的依字行腔最为严格,以词义的充分表达为目的,因而少有腔音。汉语的调型比音高重要,因此吟诵中的音程以保证调型的实现为第一目的,所以声调和音程的关系,体现为相对音高关系。彝语歌诗的形式研究难以见到,因此做规范有效的田野调查获得一手材料是进行彝语歌诗研究的基础。凉山彝语的声调是典型的音高型声调,在传统民歌中,声调与音程的“同升同降”辨义关系占有绝对优势,其它模式尚待进一步研究。诵经与新创民歌由于各自的原因,音程安排不以辨义为目的。凉山彝语传统民歌同升同降的辨义关系首先依靠与前一个音的音高对比来实现,同时,在乐句的行进中,每个声调都要占据相对稳定的音阶区域,以保证音高关系与原本声调之间的音高关系对等。凉山彝语的声调与音程体现为绝对音高关系。两种语言不同的结果首先说明语言形式的改变对应歌诗音乐形式的改变,从而不同语言的歌诗具有不同意义机制。另一方面,也为从音乐形式的角度去研究文学和语言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上古汉语可能是音高型声调。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与机械工业的高速发展与紧密结合,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的排头兵与核心力量,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关键领域。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大力
目的探讨用颈托限制患者颈部和头部移动,防止右双腔管错位的价值。方法将择期行左侧开胸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颈托组。均使用右双腔管插管,颈托组在气管插管前戴
银行保险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宏观背景下,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彼此渗透、银行资本与保险资本相互融合的必然产物。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银行保险作为一种新的金
现代杂文文章体式的生成与演进是一个需要在历史脉络中细致梳理的复杂过程。为了更加清晰的找出其中的主要脉络,本文选取了在杂文演进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三个刊物《新青年》、
<正>融资难己成为制约宁夏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问题,而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中小企业自身因素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其次是中国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外
日本岛津公司研制了两种高性能影象增强管 IA-9Y (标称入射面视野尺寸23厘米)和 IA-11Y (28厘米),它采用了碘化铯 C_sI(Na)作输入屏,并使用了细晶粒输出屏。和过去的影象增强
介绍了马斯京根流量演算方法和水箱模型,提出了将马斯京根分段分步流量演算方法与水箱模型相结合进行区间洪水预报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渭河林家村站、汉江安康水库站的洪水
预制混凝土的新型结构和新型的维修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建筑形式。全装配钢框架模块化建筑体系采用新的功能单元和基本构件的设计思想,贯穿于生产和新型钢结构体系的施工与装配,
<正> 应用稀土荧光体增感屏(以下简称稀土屏)进行X线摄影显著缩短曝光时间是临床放射学中一项新技术。1972年Buchanan等首次报导试用成功。同年,国内开始研制稀土屏,1975年投
战(现)场急救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战时伤员救治的质量和效果。基于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求,战(现)场急救基本技术已得到各国军事教育系统重视,相应的培训体制和内容也不断改进。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