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创作中的依恋理论应用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li115296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毕业设计作品是以《我和外婆》为书名的隔代亲情主题绘本。笔者的毕业设计创作起源起是与隔代亲情相关的个人成长经历。小时候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家庭角色严重缺失。无微不至照顾我成长的外婆时常充当着“妈妈”的角色,导致我将对妈妈的依恋情感错位投射到外婆身上。过年时归来的父母要接我进城,害怕与外婆分离的我便冲着妈妈大喊“外婆才是我妈妈!”。儿时这段印象深刻的经历是笔者毕业设计的灵感来源。经过查阅文献与理论学习,笔者发现这正是由于婴儿时期未能与父母建立起情感上的依恋链接所导致的。年幼的我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员,与父母之间依恋关系的断层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旨在呼吁更多父母和社会专业人士关注进而改善这一社会问题。市场调研报告,根据本次设计以隔代亲情为主题的需求,笔者对儿童绘本市场上相关主题的绘本进行调研,调查的目标人群为5至12岁的儿童以及爱好绘本的读者。通过走访杭州市各大书店进行实地调研,结合针对亚马逊网、当当网等主要书籍销售渠道的网络调研了解现发行的隔代亲情主题绘本的销量,获奖情况,题材分类与受读者喜爱程度,发现目前国内隔代亲情主题的绘本主要围绕爱与死亡教育的话题展开,涉及依恋关系的绘本非常少见,存在市场空白。调研为本设计提供了创意切入点和创作方向。此外,笔者还参观上海与杭州两地举办的绘本插画展览,提升自身的艺术眼光,促进对绘本创作的了解,为之后的绘本设计打下基础。文献研究报告,根据本设计体现隔代亲情中依恋关系的特点,笔者翻阅梳理了大量关于依恋理论的专著书籍与文献,主要对依恋理论中依恋的概念,依恋类型分类,不同依恋类型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依恋是儿童与照看者(一般为母亲)之间互动形成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与联结。充满爱与充足回应的安全型依恋关系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有助于让孩子更积极主动地探索外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透过文献研究可以总结出,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缺席孩子的童年,错过了与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而将孩子留给祖辈抚养,使孩子容易将对母亲的依恋情感投射到祖辈人身上,造成父母与孩子依恋关系的断层,彼此情感较为疏远。这为本次设计突出隔代亲情中的依恋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本次设计是以体现隔代亲情中的依恋关系为特点,绘本剧本策划以外婆照顾孙女成长的生活为主线展开设计创作,根据时间的变化,透过绘本插画讲述在不同的季节中外婆无微不至地安抚,照顾,保护,教导孙女成长,体现外婆与孙女间依恋关系的形成。最后再透过刻画小女孩对春节回家的父母的疏离感与抗拒展示亲子依恋关系断层这一问题。绘本以前期手绘草稿与分镜,结合后期电脑绘图与修改,完成了 35张插画作品。以绘本为主要形式,结合明信片,书签,抱枕,环保袋等其他衍生品展出,发放于幼儿园,儿童绘本馆与亲子公益讲座中。针对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关系问题,本设计以依恋理论为指导,创作隔代亲情主题绘本,通过儿童最易接受和理解的绘本向家长与孩子们,以及社会专业人士呼吁关注亲子依恋关系问题,关注当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希望透过本文的研究与实践创作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献上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在肖邦《前奏曲》Op.28的和声语言中,过程性和声语汇大量运用,赋予了作品更加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为和声技法在浪漫主义之后的发展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对肖邦的
利用RT-PCR技术从黑曲霉(EIM-6)中扩增得到去除信号肽的果胶裂解酶基因A,将其插入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9K-pelA,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得到了表
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对20世纪80年代的日美投资摩擦与近年来的中美投资摩擦进行了比较研究。尽管中日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中日和美国的投资摩擦本身也有更为复杂的状态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在于国际政治中的主要行为体之间交往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以往的国家中心主义国家学说正逐步让位于全球主义关照下的国家主义理念与国家认知思想
拖曳式CTD剖面仪是国家863支持的项目之一.文章叙述了拖曳式CTD的意义,介绍了拖曳式CTD的现状并与传统CTD剖面仪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探讨了拖曳式CTD剖面仪存在问题与发展趋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在积极的环境政策指导下,城镇污水的处理迅速发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越来越大,污泥的处理处置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