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其微生物群落影响的机制研究

来源 :西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er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钾(K)素是植物需要最多的阳离子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体内与许多营养元素存在互作关系,当前关于农业钾肥研究更多集中在产量、品质改善等方面,对环境影响,尤其是对土壤氮循环影响的研究较少。针对我国农业生态系统氮损失率过高和我国耕地普遍缺K的情况,很有必要从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深入研究K对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不同K水平对土壤中氮素平衡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通气法、静态箱法实验,结合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De novo测序等技术,分析K对土壤氮转化过程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探讨不同K水平对土壤中氮素平衡的影响,为调节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平衡、减氮增效提供机理依据。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供K水平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施K量对土壤铵态氮(NH4+)含量、硝态氮(NO3-)含量、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土壤净矿化速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作物苗期,施K可提高土壤NH4+含量、净氨化速率,降低土壤NO3-含量、净硝化速率和净矿化速率。作物旺长期,增施钾肥降低土壤NH4+和NO3-含量,提高土壤净硝化速率、净矿化速率。作物收获期,增施钾肥降低土壤NH4+含量、净氨化速率,提高土壤NO3-含量、净硝化速率。(2)不同供K水平对土壤生化作用强度的影响施K对土壤微生物固氮作用强度、作物苗期土壤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强度、作物收获期土壤微生物硝化作用强度具有极显著影响。作物苗期,NH4+为氮源时,增施钾肥降低氨化作用强度;NO3-为氮源时,施K降低反硝化作用强度。作物收获期,施K提高土壤氨化、硝化、固氮作用强度,降低土壤反硝化作用强度。(3)不同供K水平对土壤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施K对土壤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没有显著影响,但改变优势种群的相对丰度。硝化作用中,钾肥对完全硝化过程中的Candidatus Kuenenia属的微生物种群丰度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对氨氧化过程的影响,再者就是对亚硝酸氧化菌参与的亚硝酸氧化过程。对氨氧化过程,钾肥对氨氧化古菌(AOA)微生物相对活性的促进作用的幅度高于氨氧化细菌(AOB),其中,Nitrososphaera属和亚硝化侏儒菌属(Nitrosopumilus)是AOA主要优势微生物种群,而变形菌门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coccus)是AOB的优势微生物种群。钾肥作用下,硝酸刺菌属(Nitrospira)是参与亚硝酸氧化过程的主要微生物种群。反硝化作用中,钾肥对不同来源氮源下的反硝化菌相对丰度的影响呈现明显不同的变化趋势。NO3-下施K降低总反硝化菌相对丰度,其中,副球菌属(Paracoccus)、红长命菌属(Rubrivivax)和土杆菌属(Geobacter)的相对丰度降低最为显著,而在NH4+下施K增大反硝化菌相对丰度,其中,放线菌门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是相对丰度增幅最大的优势种群。(4)不同供K水平对作物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钾肥显著提高作物的生物量、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利用率。NO3-为氮源时,同一施K水平下,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而NH4+为氮源时,同一施K量水平下,仅氮素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5)不同供K水平对土壤氮损失的影响施K显著增大了土壤NH3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土壤氮残留量,显著减少了整个生长季节的N2O的累积排放量。在低氮水平下,K对NH4+肥比NO3-肥更显著降低N2O累积排放量,但在高氮水平下,施K对NH4+肥N2O累积排放量没有显著影响,但降低NO3-肥N2O的累积排放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钾肥通过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群落丰度的调控和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可以显著影响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进而降低N2O累积排放量及环境氮的损失,对农田氮素管理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尤其在缺K土壤中,施K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氮排放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消风散在皮肤科疾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及质量评估,探讨陈实功著《外科正宗》经典方“消风散”在近代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及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在1999年至2018年这20年间,应用消风散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具体方法为:以“消风散”为检索词进行高级检索,得到应用消风散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
尾喷管等高温部件的雷达隐身问题是我国先进航空航天器发展的技术瓶颈之一。美欧等国已将雷达隐身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用于先进战机,对中国严密技术封锁。对SiC纤维进行电磁性能改性是该复合材料具有雷达隐身性能的基础。研究表明,通过对SiC纤维掺杂磁性金属元素可有效提高其介电/磁损耗,有望制备出耐高温、抗氧化、宽频吸波的SiC纤维。传统化学和物理掺杂法引入磁性金属量低,电磁性能弱。本论文发展了一种制
电磁感应透明(EIT)是发生在三能级系统中的一种量子干涉现象,是由发生在不同路径的激发跃迁之间的量子相消干涉引起的。它能够在一个宽的吸收光谱中形成一个窄的透射窗口,使
近年来,因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的污染日益增多,对人们的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危害。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种超高效除草剂,目前普遍应用于禾谷类作物田防除阔叶杂草和禾本科
当今世界的能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也日渐严峻,因此,在一些风能、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可再生能源因其经济性、普遍性、可再生性、无污染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利用。为了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作用和效益,微电网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作为大电网的重要补充,以及分布式发电和电网链接的桥梁,微电网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助力国家能源转型和电力体制改革,方面担当了日益重要的角色。但是光伏、风力发电受地势、气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网不断向西南部山区扩张,我国西南部山区多为岩溶地质,环境条件极其复杂,长大隧道的修建不可避免会穿越各种规模的溶洞,建设难度大。黔张常铁路高山隧道巨型溶洞首次采用“加工洞砟回填+上部注浆”的处置方案,处置后洞内形成超厚回填体,沉降问题显著。本文基于此工程,对溶洞处置前的方案比选及处置后的超厚回填体沉降及其控制技术进行系统研究,该研究为今后类似地区和条件下的岩溶隧道工程
背景:近年来育龄人群的生育力呈现下降趋势,生育力相关研究已成为生殖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力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妊娠等待时间(time to pregnancy,TTP)即夫妇双方在未避孕且规律性生活开始到实现妊娠所经历的时间,是评价生育力的有效指标之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初潮年龄(age at menarche,AAM)、月经规律与否、经期长短、月
随着国民电力消费水准的不断提高,对电力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电网发展模式也必须向着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坚强的智能电网成为国家电网发展的重要战
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各向异性扩散方法一直是图像去噪领域研究的热点,该类方法利用扩散方程在图像边缘方向扩散弱的特征实现了在去噪时保持图像边缘信息(简称“保边去噪”)的目的,并取得了研究者们的一致认可。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有效信号与噪声的能量比值在全频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传统的全频带去噪处理方法会存在过度去噪导致边缘信息被平滑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基于各向异性扩散方法和分频思想进行研究,结合新型的变分模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生物医学文献的数量日益飞速增长,使得如何从海量的非结构化生物医学文献中获取相关有益知识以便研究人员使用成为一大难题。因此,生物医学信息抽取技术应运而生。而生物医学事件抽取是生物医学信息抽取中的一个重要基础任务,旨在抽取细粒度的生物实体之间的多元语义关系,并将事件的详细信息以结构化形式展示,对药物研发和疾病防治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MLEE语料,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对生物医学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