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WTO等多边谈判因农业补贴、农产品关税迟迟未达成一致意见,全球多边贸易进程受阻。为了改变国家贸易状况,许多国家纷纷转向灵活的双边自由贸易和区域自由贸易。因此,亚洲国家要求建立RCEP的呼声日渐强烈。 本研究借助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运用数理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减免农产品关税对全球农产品生产、贸易和福利经济效应的影响。首先,本文从RCEP谈判的制约因素、RCEP对中国战略的影响以及RCEP的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这三方面进行了国内外文献梳理;其次,介绍了RCEP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状况,并对选取的全球主要农产品贸易国家2015年的农产品贸易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接下来,从整体视角结合GSIM模型的基本假设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经济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同时收集全球主要国家2015年农产品的生产、贸易流量和关税数据,推算有关国家农产品的供需弹性和替代弹性,并通过可计算局部均衡模型(GSIM模型)预测RCEP建立对全球农产品生产、贸易和福利效应变动的影响;最后根据前面的数理分析,结合实证结果给出促进全球农产品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实证结果显示,RCEP减免农产品关税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农产品生产存在正效应,而对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生产存在较大的负效应;对成员国农产品的贸易规模、消费者福利方面存在明显的正向变动效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正向变动效应与区域内农产品贸易国的开放程度密切相关。关税的变化刺激了RCEP区域内农产品的出口,造成了贸易创造效应。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而言,这种促进作用亦是非常明显,尤其是成员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代替了一些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俄罗斯、欧盟、美国以及加拿大)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形成贸易转向效应。从长期来看,日本、韩国、印度和东盟国家的生产者剩余上升空间很大,而非RCEP成员国将失去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总而言之,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是最大受益国。中国也应充分利用RCEP谈判的这个机会,积极推动RCEP的建成,一方面有利于区域自贸协定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国借助外部力量优化国内农业资源配置,加快农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