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丌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流动性逐渐增强,持续多年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为我国累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央行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由此外汇占款不断扩张,已成为基础货币的投放基础,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为协调这一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矛盾冲突,央行推出中央银行票据以冲销外汇占款扩张的影响,央票也成为我国使用最频繁最重要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直到2012年央票中断发行。本文认为,央票本质上是协调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体上是通过冲销外汇占款以抑制通货膨胀,分析中央银行票据在我国作用有效性与发展趋势,对研究我国转型时期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运用与协调有参考价值。本文先运用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矛盾,分析中央银行票据的概念、原理和在我国的发展;然后实证分析外汇占款-基础货币-通货膨胀之间的协整和因果关系,并建立模型用数据分析央票对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力度和弹性,以衡量央票的作用效果及变化;最后基于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矛盾的协调发展,结合央票自身的优势与弊端分析央票在短期和长期的发展趋势。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是在我国尚未形成市场化汇率机制与完善的货币金融体系的转型时期的过渡性选择,并不具备长期的可持续性;短期中央票的有效性逐渐减退,将逐渐被不断完善的国债市场取代,长期中应加快汇率市场化,建立完善的货币金融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币价值内外稳定矛盾问题,从而更好的应对内部变化与外部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