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古代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山东地区作为孔孟之乡,齐鲁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各级教育自古就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山东书院获得了长足发展,数量虽同南方一些书院发达省区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在北方各省中却位列前茅。这样一个书院教育的重镇,却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引起学者们较多的注意,鉴于此种情况,对山东书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主要运用了统计学、文献学、历史学的分析方法,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通过翻阅查找大量山东方志文献资料,并参考学界对全国以及山东书院数目的整理,得到较为详细可靠的书院名目,并制作了明清山东书院一览表;以此为依据,分析得出明清时期山东书院的时空分布特征;其次,探究明清两代山东书院时空分布特征形成背后的推动因素,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明清两代山东书院性质的转变状况,以求从教育层面展示明清时代山东地区的社会经济风貌;第三,探究山东书院在迈入近代社会后演变消亡的历史,揭示山东书院改制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