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粘涂料广泛的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的生活之中。通过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结构构造获得的超疏不粘涂层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几点: 1.根据不粘涂料的性能要求,采用可常温固化的FEVE氟树脂作为涂料的基料,使涂料具有低表面能性质。并根据“荷叶自洁效应”的仿生学原理,利用超微粉在涂层表面构造粗糙结构,提高其疏水性。还利用—CF3基团表面能最低的性质,在涂料中加入FAS,通过FAS的—CF3基团向表面迁移,使涂层的表面富集了大量的—CF3基团进一步降低了表面能。最终实验研制的低表面能不粘涂料对水的接触角为126°,附着力1级,硬度为4H,疏水性和不粘性均优于其它氟碳涂料,综合性能优异,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并结合配方研制,讨论了超微粉、FAS和其它助剂对涂料疏水性的影响。 2.利用氟树脂和超微粉构造出超疏的不粘涂层,0.1ml的水滴在表面的接触角为153°,滚动角2~3°。利用接触角测试仪、金相显微镜对涂层表面的微观结构对水的接触角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模型分析发现,理想的超疏结构应尽可能使柱宽与柱高的比值(H/a)尽可能的大。同时还给出了一滴液滴是否处于稳定的Wenzel状态还是Cassie状态的吉布斯函数判定依据。分析论证了微/纳米结构和低表面能物质对疏水性能的协同作用。计算出超疏涂层对水接触角为153°时,表面能为0.79mJm-2,并用CB方程计算气/液和固/液接触面在复合接触面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93和0.07。 3.针对火箭推进剂脱模的实际需要研制了不粘涂料,脱模力比聚四氟乙烯涂料的小,基本可以取代聚四氟乙烯涂料作为火箭推进剂的脱模涂料。不粘涂料可以在常温下固化,扩大了应用范围。讨论了涂料中各种成分对不粘性的影响,以及波理化温度Tg、底漆对脱模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