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纤维细胞壁结构酚酸及苯丙烷类化合物分子量的分析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ju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纤维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纤维品质的形成直接影响着棉纤维制品的优劣。棉花纤维具有由苯丙烷类化合物形成的细胞壁交联结构。苯丙烷类化合物是植物次生壁的主要成分之一,该类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定植物细胞壁的形态结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形成棉花纤维细胞壁交联结构的酚酸类型及苯丙烷类化合物分子量的分布,对进一步揭示细胞壁交联结构对纤维品质形成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的研究棉花纤维中苯丙烷类化合物结构和在棉纤维细胞壁中所形成交联结构的类型奠定基础,本研究首先分析了不同品种、棉纤维不同发育阶段细胞壁中的结构酚酸;利用乙酰溴法分析苯丙烷类化合物的含量;采用二氧六环/水处理棉花纤维,以期在不破坏其苯丙烷类化合物结构的条件下,找出适合的棉花纤维中木质素的提取方法,并为苯丙烷类化合物单体的研究打下基础;同时对棉纤维中苯丙烷类化合物分子量的大小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不同发育时期棉花纤维中所含酚酸类化合物的种类。在不同品种棉花纤维的不同发育时期检测到的酚酸类化合物的种类有香草酸、对香豆酸、芥子酸、异阿魏酸、阿魏酸、肉桂酸、4-甲氧基肉桂酸和L-苯丙氨酸。发现L-苯丙氨酸存在于棉纤维所有发育阶段,鉴于L-苯丙氨酸是苯丙烷代谢途径的起始产物,证明苯丙烷代谢途径活跃的存在于棉花纤维次生壁发育时期;同时发现棉纤维发育阶段和成熟纤维中酚酸种类存在差异,在不同品种中也存在差异。2.采用乙酰溴法测定了生长于北疆和南疆发育过程中的陆地棉所含苯丙烷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苯丙烷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在早熟品种中含量较低。单位重量的棉纤维中苯丙烷类化合物的含量随着其发育时间的增长呈现递减趋势,单位棉铃中苯丙烷类化合物含量随着其发育时间的增长呈现递增趋势。3.采用不同比例的二氧六环/水溶液处理完整的棉纤维分离提取其中的木质素,结合紫外分光光度计、借助扫描电镜以选择和验证相对最佳的样品处理方法。结果表明12种处理条件中,添加盐酸处理条件下提取的木质素的吸光度值总体高于非盐酸条件下处理提取所得。在盐酸作用下处理棉花纤维提取的木质素中,当二氧六环与水的体积比为85/15,反应温度在86℃时,提取的木质素的紫外扫描曲线与标样木质素曲线相似;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二氧六环/水溶液(V/V,85/15),盐酸作用下直接处理完整棉花纤维,能够破坏棉花纤维细胞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的交联结构,使纤维次生壁充分暴露,有利于棉花纤维中结构物质的析出,为棉花纤维中苯丙烷类化合物结构单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4.通过比较二氧六环和酶解温和酸解两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棉花纤维中苯丙烷类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范围。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经二氧六环处理从棉花纤维中提取的木质素的重均分子量为2924 g/mol、数均分子量2403 g/mol,略高于由酶解温和酸解处理提取的木质素的重均分子量(2169g/mol)和数均分子量(1970 g/mol),但是二氧六环木质素的分子量分布与多分散性系数相对于酶解温和酸解木质素的分子量分布较宽、结构趋于复杂多分散系数稍低,酶解温和酸解木质素的均一性要比二氧六环木质素高。因此选择酶解温和酸解木质素对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提取得到不同棉花纤维品种间的木质素分子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的木质素重均分子量分布范围为938-2169 g/mol,多分散性系数均小于2。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研究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其中,细胞因子因其能在体内激活免疫细胞,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调节作用,因此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常被用作
不透水土工膜充灌袋作为临时挡水结构广泛的用于抗洪以及水利工程建设中。当充灌袋承受过大侧向水压力时,充灌袋会发生滚动失稳而起不到挡水功能。因此要将不透水充灌袋作为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