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吸收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新古典经济学家将技术进步纳入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以来,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世界各国各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竞相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就是很好的例证。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技术的自主创新在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然而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省份在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开放程度和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技术创新或技术进步对我国各地区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系统的研究各区域的技术吸收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准确判断我国技术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正确认识技术吸收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对提高我国技术创新的经济贡献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我国“十二五”规划与十八大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都将具有深远的影响。本研究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吸收能力的关系入手,对国内外有关技术吸收能力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归纳评述;对区域技术吸收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吸收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对学者们研究结论中存在的分歧进行了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检验假设,从投入产出的市场化角度构建检验模型,并按照R&D研发投入的分区排序数据,利用Eviews7.2和Stata12.0对30个省份1993-20 13年的R&D经费投入、专利授权量及技术市场成交额等数据指标与各地区GDP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因果关系检验和门槛效应检验,得出如下结果:(1)R&D、专利授权量及技术市场成交额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2)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吸收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双向因果关系;(3)技术吸收能力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存在明显的“踏车现象”;(4)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吸收能力存在明显的门限特征;(5)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技术转移的方式,技术吸收能力的提升要坚持应地制宜。最后,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讨论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并深入挖掘了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吸收能力关系对现实经济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的启示,为我国各省份各区域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和技术吸收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经历了拆分重组后的中国电信,面对风云变换的国际、国内电信市场,开始了一系列的变革,而倍受关注的就是企业文化的变革。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是持续
本文对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品牌战略进行了研究。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结构安排和国内外有关品牌战略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出版品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