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聚合酶βR137Q突变影响小鼠胚胎发育的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angbenny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命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于细胞的存活和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DNA聚合酶β(Polβ)是碱基切除修复途径中的关键酶,在维持基因稳定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olβR137Q位点是将Polβ的第137位精氨酸替换成谷氨酰胺,实验室前期研究已经发现该位点突变会降低DNA碱基切除修复效率,而降低DNA碱基切除修复效率的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经典的基因打靶的方法成功获取了R137Q突变的转基因小鼠。我们研究发现,R137Q突变的纯合小鼠的出生率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小鼠,对孕鼠进行解剖后发现,R137Q小鼠E15.5,E17.5和E19.5天的胚胎体型和体重都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胚胎。免疫组化实验表明,R137Q小鼠胚胎增殖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的细胞生长曲线进一步证实了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我们对磷酸化细胞周期检验点蛋白pCHK1进行检测后发现,pCHK1在R137Q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R137Q细胞周期检验点被激活。同时,TUNEL凋亡测定发现,R137Q细胞存在更高的凋亡比例。R137Q细胞增殖较慢并且凋亡增加同时细胞周期检验点被激活,而只有当细胞周期异常时检验点才会被激活,基于此我们观察DNA结构是否发生变化。通过核型分析发现,R137Q细胞内存在更多的染色体断裂。考虑到Polβ是碱基切除修复中的关键酶,Polβ位点突变可能会影响DNA碱基切除修复能力。于是我们采用组织裂解液和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裂解液来重构短片段碱基切除修复(SP-BER)和长片段碱基切除修复(LP-BER)过程。实验结果显示,与WT相比,R137Q小鼠的组织和细胞裂解液均不能有效修复DNA损伤,R1 37Q细胞BER修复效率明显降低,提示细胞内的DNA损伤修复系统出现障碍。伴随着R137Q细胞碱基切除修复效率的降低,细胞进行DNA修复时产生大量的DNA中间产物如DNA断裂,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R137Q细胞存在着更多的DNA双链断裂。我们之前体外的研究已经表明,R137位点的突变导致了Polβ聚合酶活性的降低和碱基切除修复效率的下降。该结果表明体内的R137Q突变影响了聚合酶活性和碱基切除效率,进而导致了DNA双链断裂和染色体异常。此外,我们通过烷化剂和氧化剂处理细胞来模拟正常生理条件下细胞所受的各类DNA损伤刺激。结果发现,当用MMS和双氧水分别处理纯合子的R137QMEFs,杂合子WT/R137Q MEFs和野生型WT MEFs之后,R137Q纯合子MEFs的生存率大大降低,磷酸化的组蛋白H2AX表达量显著增加,这一结果表明,R137Q突变增加了细胞对DNA损伤试剂的敏感性,诱发了更多的DNA损伤。综上,我们的实验通过R137Q的转基因小鼠,用体内的实验结果证明,R137是Polβ的关键位点,R突变成Q导致了Polβ功能受损,DNA修复能力下降以及基因组的不稳定,最终引起了细胞和小鼠整体的生理功能异常。我们的结果再次证实了Polβ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于Polβ在肿瘤和其他相关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理解,同时为预防和治疗DNA修复相关疾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新的靶点。
其他文献
随着数值模式的不断发展,模式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多参数化方案进行集合预报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由模式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超级集合技术根据
基于模型检测的方法因其能够解决很多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规划问题,已成为研究不确定规划的主要方法之一。当使用基于模型检测的方法来对不确定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时,可以得到三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重点区域之一,近十几年,在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恢复。为更好的对该地区生态恢复进行实时监测,揭示生态
鱼鳔槐属(Colutea)隶属于豆科山羊豆族植物,共有28种左右,其分布区主要位于亚洲西部至中部,以伊朗高原为其多样化中心,部分物种分布在欧洲南部及非洲北部地区,在我国滇西北及
食草动物自身不能产生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但是其瘤胃内有非常丰富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则能分泌分解植物纤维的酶类,分泌的纤维素酶与半纤维素酶可以帮助食草动物消化植物
生物体内的一碳单位代谢(One-carbon metabolism,OCM)是一碳基团从供体化合物转移到受体并参与相关生化反应的过程。氧化型叶酸(Folic acid,FA)是OCM代谢中的核心组分之一,对
本文利用TRMM、 CMAP、GHCN-Daily降水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和HadISST海温资料,通过统计诊断,研究了高原东南角地区早春季节雨季的气候特征与年际变化,初步讨论了其气候成
1952年,Marion Danysz和Jerzy Pniewski在波兰科学院的会议上首次提出发现了超核,之后被证实是A超核。A超核的发现打破了原子核只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传统概念,使原子核的描
在鱼类的生命活动中,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不仅能够生成配子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而且在性别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原始生殖细胞相关研究对
从夸克的层次上探究介子和核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强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量子色动力学则是目前大家公认的探究强相互作用体系的基础理论。跟据QCD(量子色动力学)之渐近